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简表

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

突厥:贞观初年击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击灭西突厥;744年唐朝联合回纥、葛逻禄等平定后突厥汗国。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吐蕃: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藏;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纷争。
南诏:13个王中有10个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后期南诏不断进犯。
东北: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据上表推知,唐朝时(       
A.各民族交流交融进入新阶段B.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边疆各族
C.华夷一家观念取代夷夏之辨D.内外政策深受民族关系影响
2023-1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馆词林》(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记载:“高昌(属今新疆吐鲁番)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甿(外地迁来的百姓),咸出中国。自因隔绝,多历年所,朕往岁出师,应时克定,所以置立州县,同之诸夏。而彼土黎庶,具识朕心,并变夷俗服习王化,家慕礼让之风,人事农桑之业。联爱养苍生,无隔新旧,引领西顾,嘉叹良深。宜遣五品一人,驰驿往西州,宣扬朝旨,慰劳百姓。……彼州所有官田,并分给旧官人首望及百姓等。”

——摘编自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对西域的治理举措。
(2)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唐太宗某一治理举措予以简要评析。
2023-1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匈奴部族降汉者为数不少,汉武帝对他们依势力大小授以侯爵、封地和封户,“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并建立制度对其进行管理。

唐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羁縻府州,都督、刺史等职级高者为中央所任命的官员,而职级低的则多由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世袭。

元朝管理少数民族的另一项政策是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兴起于云贵地区,针对分散而世代聚集的少数民族部落,以招抚之策,凡率部归附者,即授予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职,使“各从其俗,无失常业”。

——摘编自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兼论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标志》

材料二   明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也不全依靠“土官、土吏”,“土流参治”的情况也存在。面对辽阔的区域,清王朝初期也沿用了明王朝的一些制度,尤其是在西南部地区沿用了土司制度。但是,这种状况在雍正时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蛮悉改流,苗亦归化”。清廷对新疆、西藏地区的治理也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入。乾隆年间设置伊犁将军对新疆进行管理,下设都统和诸多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等分管伊犁等地。

——摘编自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由汉至元民族政策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代至明清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地理学家贾耽在绘成《海内华夷图》后,上奏唐德宗,奏章中既谈到安国为《西戎志》中的地理名词,又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而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据此推断,辽东地区(     
A.得到了唐朝中央的有力管辖B.最早于唐德宗时期归附中央
C.从唐代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D.行政级别高于其他边疆地区
2023-05-27更新 | 668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羁縻州成为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羁縻州刺史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受大都护府直接管辖,归中央政府统治;羁縻州的管理沿袭原有方式,除执行部分政府公务和应调出征外,不向中央承担赋役。这(     
A.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B.促进内地和边疆管理一体化
C.弱化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管控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因“关中三面距险……雍州山原皆从西北来,西北最多,羌虏据之”,“边陲之戍,用保封疆”,故而西北边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完善了边疆治理体系;为解决戍边部队的军资粮秣,“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虽然汉唐时期对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汲取边疆资源以补国用的传统促使中原王朝与西北诸族广开互市,带动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史载当地“禾菽弥望”,“众庶富乐,编户安业”。

——节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并意图进一步吞并新疆。左宗棠在1877年《遵旨统筹全局折》中,一方面强调新疆为防卫蒙古诸部以及陕、甘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注重欧洲的国际形势,“虑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彼将何以难之?”1879年之后,中俄在新疆问题上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从根本上改变了藩属体系下“分而治之”的行政体制,更便于清廷直接参与新疆地方事务管理。1901年清末新政之后,满洲大臣提出“化除满汉畛域、各族混成一体”,西北边疆逐渐形成与内地行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节编自李阿慧《“西北藩属”与“东方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建国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兵团成立初期,新疆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体,时至今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逐步明晰,新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转为“前沿”。

——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当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到晚清时期政府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认识,并说明这一时期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2-03更新 | 416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穆斯林的向东扩张,阿拉伯人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拔斯王朝初期,哈里发大权独揽,各行省听命于中央.在帝国政府中,外族虽可参与,但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地位仍有较大差异.阿拉伯人不仅大力经营东方商道,从唐朝引进大宗商品及火器、造纸技术,而且大量吸收各地文化,翻译和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献。王朝后期,帝国采用了选募士兵的方法,使突厥军人势力渐渐崛起.突厥将军跋扈,任意拥废君王,哈里发如同傀儡,各省总督也纷纷割据自立。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唐朝建立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在魏晋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羁縻政策的推行,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巩固。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唐政府也吸纳了不少外国人供职,外来宗教也大量涌入中国,但受尊崇的仍是道教和佛教,唐玄宗喜立边功,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使得边防重镇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安史之乱后,为弥补财政亏空,唐朝对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唐中央的经济力量。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拔斯王朝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1-29更新 | 502次组卷 | 1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回,唐玄宗天宝年间以明经入仕,任端州西泸县令,后为南诏所虏。南诏王阁罗凤以郑回“有儒学,甚爱重之”,令其孙异牟寻“师事之”。公元779年,异牟寻继南诏王位后,“以郑回为清平官(宰相),事皆咨之,秉政用事”。唐德宗时期,郑回劝异牟寻归唐,“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中国尚礼义,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土)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异牟寻尚其言,谋内附者十余年矣”。793年,异牟寻遣使分三路入朝,“言归义(唐)之念如金之坚”,德宗嘉之,赐以诏书。794年,唐使崔佐时出使南诏,与异牟寻会盟于点苍山,南诏“请全部落归附汉朝(即唐朝)”“置戍相保,永同一家”。唐诏和盟后,南诏“复遣清平官尹辅酋等七人谢天子,献铎鞘、浪剑、郁刃、生金、瑟瑟、琥珀、牛黄、毡、纺丝、象、犀。”又派遣了大批云南子弟到成都学习书算,“业就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同时,唐朝也派遣内地工匠到南诏传授技术,使南诏“数年之后,蔼有华风”。

——摘编自薛文《郑回与唐诏和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回促成唐诏和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诏和盟的历史意义。
2022-08-27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2022-04-09更新 | 1237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时,面对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太宗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他通过军事征伐大败突厥并使之内附,平定吐谷浑并助其复国,平定高昌、焉耆及在西域具有较大影响的龟兹,“龟兹平,西域震骇”。同时与吐蕃通过和亲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并设置一系列的都督府,由少数民族各部酋长对本族进行统治,这使得统一稳定的局面基本上形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虽也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一种羁縻政策,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但它不是限制,而是有意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给予少数民族首领以优待,封官进爵,并且给予其部族以优惠的安置,进而削弱民族隔阂,最终实现同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在民族交往中实现多元发展。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