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因“关中三面距险……雍州山原皆从西北来,西北最多,羌虏据之”,“边陲之戍,用保封疆”,故而西北边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完善了边疆治理体系;为解决戍边部队的军资粮秣,“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虽然汉唐时期对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汲取边疆资源以补国用的传统促使中原王朝与西北诸族广开互市,带动了西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史载当地“禾菽弥望”,“众庶富乐,编户安业”。

——节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并意图进一步吞并新疆。左宗棠在1877年《遵旨统筹全局折》中,一方面强调新疆为防卫蒙古诸部以及陕、甘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注重欧洲的国际形势,“虑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彼将何以难之?”1879年之后,中俄在新疆问题上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从根本上改变了藩属体系下“分而治之”的行政体制,更便于清廷直接参与新疆地方事务管理。1901年清末新政之后,满洲大臣提出“化除满汉畛域、各族混成一体”,西北边疆逐渐形成与内地行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节编自李阿慧《“西北藩属”与“东方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建国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兵团成立初期,新疆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体,时至今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位逐步明晰,新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转为“前沿”。

——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当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到晚清时期政府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认识,并说明这一时期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2-03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有关隋唐民族关系的部分观点。这些观点(     
观点来源
沙钵略(突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又厚,朕甚嘉之。隋文帝
皇上膺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混一戎夏,其在兹乎!裴矩(隋)《西域图记·序》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雠敌。唐太宗
《周书·文帝本纪》:“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隋书·铁勒传》:“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唐朝官修史书
A.体现出民族关系的平等B.否定了华夷之辨观念
C.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D.加快了边疆地区开发
3 .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蕃之间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安史之乱时吐蕃曾助唐平叛,并借机控制了陇右地区,后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唐蕃关系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的变化B.唐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C.吐蕃以两面派手段迷惑唐朝D.和亲政策失去政治效能
4 . 如果能打破“夷夏之辨”等传统的思想壁垒便可发现,所谓“五胡乱华”的本质是中原王朝控制力衰退与周边民族势力崛兴所导致的竞争与碰撞,随之而来的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胡汉交融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避免了社会动荡B.助力北方各族封建化
C.促进了区域开发D.推动中国获得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太宗认为,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灭除凶丑,百年无事,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据此可知,唐朝(     
A.民族交融巩固盛世局面B.和亲政策消除民族隔阂
C.民族政策存在不同实践D.文化繁荣影响民族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前期在西域部分地区推行均田制,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过,中央政府并不从西域各地拿走赋税,反而对后者进行足够的财政补贴。同时,唐政府还通过“互市”等制度,用以稳定西域贸易。唐朝的这些做法(     
A.增强了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B.体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
C.奠定了羁縻府州制度的基础D.为两税法改革的推行提供了借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

——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


(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安史之乱期间,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极助唐平乱。唐玄宗感叹道:“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唐朝能得到少数民族政权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
C.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D.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唐朝与外部世界加强交往的动因并非如秦汉帝国一样源于军事抵抗或征服的目的,而是具有强劲的内部原生动力”。这种“内部原生动力”主要是指
A.开放进取的社会心态B.华夷观念的日益淡化
C.繁荣发达的贸易网络D.综合国力的持续强大
10 . 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     
作者诗名诗句
窦威《出塞》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送人蕃使》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送和蕃公主》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西凉伎》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A.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B.有意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D.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