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最终统一了中国的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中诞生的“北魏一隋唐”序列。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作为这个序列的开创者,保持着足够开放的心态,并乐于接受汉人的文化。这种交融性造成这个王朝序列抛弃了汉人的保守特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世界精神的大唐王朝。最不幸的王朝更迭来自宋代,宋代本来继承了唐代的开放性,又保留了更多的中华特色,在平等的贸易体系下和海外打交道。然而,由于北宋和南宋的两次灭国过于悲惨,使得传统文化中保守的一面成为了主导。在此后的明清时期,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频发,不幸的是这个时期恰恰是西方世界最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根据材料,着眼于“开放与保守”的视角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
4 . 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A.儒家思想被动摇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下图是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某班同学为该文物写了解说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是唐朝北方农民对犁耕农具作出改进而形成
②曲辕犁当时已经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③该文物可以侧面反映唐朝民族融合的情况
④该文物是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唐朝经济与文化情况的史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唐朝对边疆的主要管理举措,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举措史实
设立都护府唐朝从太宗至武后,建立了安东、安西、北庭、安南等九个都护府。
联姻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睿宗时金山公主嫁突厥可汗,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吐蕃,玄宗时永乐公主和静乐公主嫁契丹首领。
交换质子贞观以来,边裔诸国率以子弟入质于唐,诸国人流寓长安者亦不一而足。
册封首领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如契丹、突厥、吐蕃、高昌等都受到唐王朝册封。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建立B.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以册封为主
C.各民族经济都得到均衡发展D.民族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
7 . 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A.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B.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C.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D.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8 . 如表为汉唐时期西域的行政区划。据此可知
时间机构名称管辖地区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地区
公元73年(重设)西域都护府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期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南至帕米尔以西、阿姆河流域
武则天时期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
A.丝绸之路便于中西经济交流B.朝廷统治西域的条件成熟
C.唐代比汉代的统治区域辽阔D.边疆行政体制发生了变化
2021-09-19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骆驼这种独特的动物成为唐代的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我们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骆驼在唐代的全面参与反映了
A.骆驼已取代耕牛成为主要的农用动力B.各阶层寻求异域珍宝的社会奢靡之风
C.已形成西部少数民族移居中原的浪潮D.对外贸易与开拓成为社会的价值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
记述出处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唐会要》
“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蔷綵(綵,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得交易。”《唐六典》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请于赤岭(今青海湟源县西日月山)为互市,许之。《资治通鉴》
“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明史·食货志》
A.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
B.保障唐朝边境永久和平的方式
C.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
D.民族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
2021-06-13更新 | 164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