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国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     
A.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D.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
2023-09-21更新 | 69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十五中、格致鼓山中学、教院二附中、福州铜盘中学、福州十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盐铁政策翔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肾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营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格之,非长策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控、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1)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
3 .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            
A.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B.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
4 . 汉武帝时在全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凿漕渠、白渠沟引泾水,注入渭水,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其他新开水渠、陂池也很多,溉田各在数千顷或万顷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经济中心南移B.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D.江南地区开发加速
5 . 据统计,在抑商政策实行之前,汉武帝只在建元初期实行过一次有条件的复除(免除百姓租税),即免除八十岁以上老人之家二人的人头税,九十岁以上老人之家的军赋。抑商政策开始实行后,汉武帝先后实行过7次复除,其中6次复除的实行均无关灾情。据此判断抑商政策(     
A.导致国民生活普遍贫困B.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
C.渗透了黄老之学的理念D.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6 .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这说明该政策(     
A.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B.减轻了百姓的生活负担
C.保障了商品质量的稳定D.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记》

材料二: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材料一体现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后,其统治在中央和地方推行哪些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01年版的《中华历史通览》丛书把中国古代史分为12个阶段,分别编写了12本书,每本书以历史阶段与阶段特征命名,分别是:

阶段上古秦代卷汉代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
书名《文明曙光》《华夏方兴》《治乱嬗替》《南北分治》《大河滚滚》《流金岁月》
阶段五代十国卷宋代卷辽夏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
书名《乱世风云》《两京梦华》《塞北三朝》《大漠烟尘》《枯荣之间》《冷月清风》
(1)《中华历史通览》丛书的作者以《大河滚滚》作为隋代卷的书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合理的理由。
(2)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阶段特征。(要求:确定阶段,概述特征,形成结论。)
9 . 如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A.打击豪强地主B.改革选官制度C.推行盐业官营D.削弱地方权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平准书》:“汉兴,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是时吴王濞既即豫章郡铜山铸钱,文帝又赐邓通以蜀严道铜山,得自铸。《汉书·食货志》言吴、邓钱布天下。此亦开兼并之端。贾山谏除铸钱令,谓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盖为此发也。文帝之政,亦可谓敝矣。至景帝中六年(前144年),乃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行三铢钱。五年(前136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元狩五年(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币制乃稍定,而五铢遂为最得民信之钱。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到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