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2 . 汉初博士的俸禄为400石,宣帝时增为600石。博士有宽敞的住宅,并配有统一特制的衣冠。博士在逢年过节或者皇帝视学的时候,常受到皇帝的赏赐。博士可以升迁为九卿,还可以成为郡国守相刺史等。结合所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博士负责察举选官   ②太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高
③汉代重视儒学教育   ④博士的设置分割了相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21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因为“太学者,贤士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这个建议被汉武帝所接受。按照规定,太学设5个五经博士(书、诗、礼、易、春秋)。博士的弟子由太常选择,由官府提供生活费,朝廷会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授予相应官职。据此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太学设立是汉朝“独尊儒术”的体现B.太学具有培养行政人才的职能
C.太学的设立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D.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官立学府
2023-05-30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D.a-①、b-②、c-③、d-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礼治与法治各有其长短,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治国模式。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治国模式”主张相符合的是(     
①“礼主刑辅”                    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③“本以霸王道杂之”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董仲舒认为每一新王受命,必须根据赤黑白三统,改正朔,易服色,但是“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这一思想
A.继承了儒家传统民本观B.以儒家伦理制约了皇权
C.旨在维护封建礼法秩序D.论证了王朝更替的必然性
7 . 鲁迅说,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经过梳妆打扮过的孔夫子,他们就是以这套思想来束缚统治人的,(孔孟之道)是思想专制的工具,回顾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历史就是这样的。符合此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打倒孔家店”
C.《孔子改制考》D.“万世师表”
8 . 董仲舒说:“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A.强调教化要宣扬君王权威B.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治国观
C.认为君王是道德的评判者D.主张固守先王的礼乐制度
9 . 有学者认为:“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下列各项中,与上述理念相符合的是
A.“致良知”,“民贵君轻”B.“克己复礼”,“以道事君”
C.“三纲五常”,“正心”D.“循天下之公”,“众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