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人受命于天”,人性是“继天而成”的。他把人性分成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见识短浅)之性,形成“性三品”的思想。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人性论(     
A.为天人感应思想提供理论支撑B.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合理依据D.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历程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叛者,身得斩罪,妻、子仍流二千里。若唯有妻及子年十五以下合赎,妇人不可独流,须依留住之法,加杖、居作……在室之女,不在配限”;“造畜者虽会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

——《唐律疏议》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有其地位和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为主题进行分析阐述。(要求:论题应围绕主题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代私学注重研习五经。两汉时期,以孝廉入仕的人很多,被学者考证列名的约三百余人,这些人中,属于私学出身的人最多。据此可推知,汉代(     
A.官学的地位不断下降B.察举制选官方式多样化
C.儒学传播的范围广泛D.被察举者须受学校教育
2023-11-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4 . 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即规定执行死刑的刑罚在秋季与冬季进行,因为秋冬两季肃杀蛰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与秩序。人类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司法制度的实施也要顺应天意,顺应四时的规律。汉代此举意在(       
A.增强法律的权威性与神圣性B.引导民众形成敬畏自然的观念
C.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D.彰显政府对百姓的爱护与宽仁
2023-11-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武帝以后,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一批世家大族。这一现象(     
A.是汉代独尊儒术、察举选官的结果B.是两汉据家世选官的后遗症
C.推动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D.促使汉代官场形成一股清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2023-10-20更新 | 71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12月学情调研(必修)历史试题
8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时常令风俗使巡行天下,其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举贤征隐。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形成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目的在于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控制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
10 . 孔子周游列国而四处碰壁时,其道义曾受到质疑,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相较于孔子,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A.推动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B.延续了儒学重教育的传统
C.使儒学极大地依附于政治D.更注重其哲学化和思辨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