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8次组卷 | 84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2 . 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B.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相互交流
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朝对西域的统治与中原的郡县制有很大区别。西汉设置了一个军政机构,管理西域。这一机构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4 .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2023-11-03更新 | 147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葡萄、胡麻、胡蒜、胡瓜等外来物种,中国物种西传的有大黄、茶树、桑蚕、蜀葵、生姜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七下西洋B.修筑直道和驰道
C.丝绸之路的开辟D.玄奘西行天竺
6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7 . 如图是战国和西汉时期农牧界线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图中农牧界线的变迁反映出(     
A.游牧文明的不断渗透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抗击匈奴,开疆拓土D.文景之治成效很显著
8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汉武帝在西北地区采取的举措。这些举措(     
◇由酒泉至罗布泊,修筑了长达10000多千米的长城烽燧。
◇敦煌郡长达300多千米的防线上,从西到东分布着五门都尉、中部都尉和宜禾都尉的驻防军队。
◇敦煌郡有“厩置(邮驿接待机构)九所,传马员三百六十匹”。
◇在轮台、渠黎置使者校尉,率戍卒数百人屯田积谷。
A.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
C.解除了匈奴对内地的威胁D.利于保障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10 .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下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次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扩大B.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
C.长期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D.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皇权
2023-05-23更新 | 635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