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6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3 .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4 .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述做法(     
A.旨在强化“中国认同”B.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C.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D.表明边疆管理注重因地制宜
2023-10-04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2023-09-28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七县市一中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023-06-01更新 | 1072次组卷 | 2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7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8 . 【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9 . 自河西纳入中央王朝正式管辖之后,汉朝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4郡,移民实边,电田积谷,武威以西“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这(       
A.为朝廷持续开拓西域创造条件B.提升了内地的政治文化影响力
C.反映出河西经济实力接近中原D.为开启反击匈奴行动奠定基础
10 .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尊崇儒术
军事反击匈奴袭扰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2023-03-15更新 | 568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