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8世纪末,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19世纪中叶,俄国市场上的粮食有90%来自地主的庄园。列宁对此评价道:“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对列宁所说的“生产”起推动作用的是
A.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B.俄国的农奴人口比重大
C.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D.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面临着严重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5-03更新 | 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文)试题
3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4 .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日两国均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2016-11-18更新 | 8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