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两河流域古称“美索不达米亚”,这里地势非常平坦,几乎没有地理屏障,对于入侵者而言,发动攻击、劫掠财富简直易如反掌。为了防范危机,城市建筑了高墙,组织了军队,由精英人物共同组成的议事会也会服从某个权威,赋予他完全的权力,渐渐地,这些管理者篡夺了议事会的权利,使自己成为君主。由此可知(   
A.个人篡夺权利促使君主制度形成B.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受到阻碍
C.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D.两河流域文明领先其它地区
2023-07-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与西亚两河(流域)都以中原为发展核心。由此开展形成这两个地区的自足。而且逐步吸纳边陲的族群,实现了在疆域及人口两方面都继长增高的局面。这些都是两个地区出现大型图家过程的相似之处。但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则在两河由地缘性的城邦共同体为凝聚的单元,两河城邦的出现颇基于经济的需求,组合为经由贸易获得资源及经由分配而共享资源的共同体,于是城邦始终有其独立自主的特性,不易融入更大的政治体制中,大型国家还必须依靠武力及中央权力维系国家的凝聚。西周的亲缘族群则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张的网络,于是参加两周体制内的同姓与异姓族群遂易于交融凝聚。在信仰方面,两河地区各城邦的守护神不易摆脱个别族群的认同,因而不易演化为包含性强大的普世理念。西周则因为天命与天下的观念都超越任何单一族群的认同,可以发展为无所不容的普世秩序。但是,两河的古代文化因其经济共同体的背景,承认个人的财产观念及人际权利义务的约定关系,于是有了成文法典的出现;西周则以“礼”代表预设的人际伦理,以礼仪规范行为。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西周文明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文明的历史影响。
2023-07-1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苏美尔城邦时期,各城邦之间已通过协商确定运河使用方案,以解决各自城邦的农田用水问题。由此可知,苏美尔(     
A.重视水力资源开发B.运河航运功能发达
C.中央集权体制初具D.区域交通的网络化
2023-07-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谟拉比法典》序文提到:“把光明普照苏美尔阿卡德大地的那个国王,使周围的世界都屈服于他的那个国王,伊什塔尔神的宠儿就是我,汉谟拉比。”这表明法典意在(     
A.完善法律体系B.强化神权统治
C.维护君主权威D.规范等级秩序
5 . 史料阅读与时空观念(     

①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时曾任辽东太守的崔定的《政论》

②(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捶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4中记载的列强贩运华工的情形

③托勒密埃及的纸草文书:“所有的谷物,除了用作种子,以及不能从水路运输的以外,都发下(到亚历山大里亚和尼罗河去),这样就便于把谷物装上第一批供应的船……”

——《对管理人的指示》,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④《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⑤(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巳。

——【南朝】范晔《后汉书·伸长统传》

⑥我已经撒销了宗教裁判所……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营旅舍、烤炉、磨坊、捕捞金枪鱼的器材、渔场,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

——《统一司法,废除封建权利——告伊比利亚丰岛居民》,《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⑦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佘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1)在下面图示中的字母处,填写一个相应的史料序号。在A.B.C三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时间先后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在G、H两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地理位置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

(2)分别指出史料①⑤⑦的史料价值。
2023-07-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展示的是古代两河流域“船”的书写形式从图画演变到象形,再到楔形的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     
A.文字字体趋向于复杂化B.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C.书写载体决定文字形式D.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
7 . 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A.数学发展高度成熟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
C.各地数学独立发展D.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
2023-07-10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苏美尔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描述;其数学文献中则有诸多关于性群,谷物计量和土地测量的记载。由此可见苏美尔文明(     
A.地理环境极为恶劣B.实用主义文学发达
C.数学水平领先世界D.农业文明特征明显
9 . 公元前三千纪末期,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舒尔基自称:“我是强大的王,万王之王。我四处行走并规整全国的道路。我确立了丹纳(计量单位),我建造了大的房屋(驿站),并在旁边开辟了椰枣园。”由此可知,乌尔第三王朝(       
A.第一次统一尼罗河流域B.已经形成完善的官僚体制
C.试图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驿站系统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美尔人的经济文书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写成,创作于约5000年前,其中经常提到表1中几类人。据此可推知(       
苏美尔人经济文书中提及的部分人物

人物称呼

尼塔库尔

姆鲁斯库尔

图格迪

帕苏尔

含义

男奴(外邦男人)

女奴(外邦女人)

最高祭司

首席法官

指挥官

A.苏美尔人经济发展水平高B.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
C.冲突是城邦间交往的主流D.出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