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建于前447年伯里克利时期,在雕塑家菲迪亚斯指导下,由建筑师伊克提诺斯等负责设计,前后15年完工。神庙采用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回廊,灵活运用多立克柱式,柱式比例匀称,显得刚劲雄健。神庙造型有严格的黄金比例关系,体现和谐的形式美。帕特农神庙还成功运用“视差纠正法”,使建筑形象稳定、平直、和谐。神庙的雕刻代表着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巅峰,正殿内部耸立着一座高约2米,以黄金、象牙制成的阿西娜神像;其他丰富的浮雕赋予石头血肉和灵魂,也给传说中的神附加入性的亲切感。于是,建筑真正拥有了友善的表情,不像金字塔,刻意表现神灵与人类的距离。

——摘编自北师大版《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帕特农神庙》,《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也还想到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而不是让他们在这庞然大物跟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对这个巨大的建筑(大斗兽场),任何人可能感到气馁;但由于柱式的采用,人们不再与整个建筑物联系……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方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

——苏珊·伍德福德等着《剑桥艺术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帕特农神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建造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与帕特农神庙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2023-04-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述社会是古代世界的共性,和希腊社会一样,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口述社会阶段,史诗和抒情诗的发达即鲜明的例证。古希腊人创作了不朽的《荷马史诗》,苏美尔人有宏大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古印度人有著名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但是以口头说服为特征的演说却唯独兴盛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成为雅典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等

材料二   作为政治领袖的演说家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和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众的决策需要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需要民众决策的认可和制约。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雅典民主政治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摘编自蒋保《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三   雅典实行公职民选,民选的方式法律作了规定,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举手和投石(将计票的小石子投入规定的壶中);一种是抽签。第一种方式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决,用于专业技术性官员的选举,如选举将军等。第二种方式虽然原则上平等,但抽签当选具有偶然性。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大历史》等

材料四   在雅典,将军是要求具有特别军事才能的要职,十位将军经公民大会选出后,还要由公民大会再次投票的多数来决定他们各自的具体职责,并确定一位首席将军来领导“十将军委员会”。在抽签中,为防止不适宜担任公职的人当选,法律规定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抽签。每一个候选人要接受任何一位公民带挑剔的追问和诘难。

——摘编自《浅谈古代雅典公民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演说在雅典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演说对雅典社会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博物馆正在进行世界史相关展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末,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 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在这个时代,印度、中国、古希腊、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不约而同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如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孔子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由他们提出或在其手中成形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之后两千多年的走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孔子的各自贡献。

材料二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



(2)世界古代史上围绕地中海区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有哪些?

材料三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3)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

材料四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这本书中提出现代世界的政治理想大多来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而现代世界的物质基础大多来自同期英国工业革命。两个革命在时间上重叠,携手创造了现代世界,所以被称为双元革命。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的是法国政治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爆发背景及性质。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本次世界史展览拟定两个主题。
2023-04-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打败波斯后,集最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刻师,兴建了雅典卫城。其以神庙为中心集合大量公共活动场所,是古希腊最具代表的建筑群。古希腊柱式在卫城中广泛应用,柱式具有人体的隐喻,其形态比例来源于完美的人体。多立克柱式仿男体,古朴、庄重、雄厚;爱奥尼柱式仿女体,秀美华丽。卫城中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满足了民众举行大型活动的需要,丰富了日常生活,体现了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

——据高祥生《西方的古典建筑》等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完成被视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其采用了天主教所不能容忍的穹顶。设计师布鲁内莱斯留学罗马又走访东方后设计了此穹顶,并发展了罗马的拱券技术、哥特的骨架结构、伊斯兰的叠涩,创新的脚手架施工技术等,集中展示了当时建筑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方法。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设计师们往往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或者是破坏均衡等方法来设计图纸,从而使建筑物有一种感动人心的效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越来越从人的角度对建筑与环境、人与世界进行思考与定位。文艺复兴晚期,世俗建筑变得更多,建筑风格更加倾向于对称构图和华丽,喜好富丽装饰和雕刻。

——据黎汇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探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典时代雅典卫城建筑群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与古代希腊建筑的共同特征,并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西方建筑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即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他把当时的政治统治视作痛苦之源,把“偏离政治”、批判政治偏见、习俗信念作为摆脱痛苦的快乐之举。这种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是(     
A.人文精神的成熟B.智者学派的兴起
C.民主政治的衰落D.梭伦改革的推行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8 . 政治文明是由人类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在现实的政治基础上,他极力提倡将城邦功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项。“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

——陈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西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而且基本上承接了其在地中海的贸易网络和财富影响力等。……威尼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其地处东西方交界、南北交通要地、沿海沿河等方面的优势,在土地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着力发展贯穿东西方、南北欧的海上贸易,由此,威尼斯成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佼佼者,屹立于整个中世纪的所有欧洲政治共同体,可谓实力大增。……意大利很快就利用其城市商贸的优势,成为整个欧洲城市复兴的驱动者。

——陈兆旺《中世纪欧洲城市运动与秩序》

材料三   18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节选)

时间国家文件重要内容
1787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
1789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1791法国1791年宪法》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承担城邦“议事”功能的机构,并揭示城邦政治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拜占庭帝国”在法律上继承“罗马帝国遗产”的表现。概括中世纪后期意大利成为“整个欧洲城市复兴的驱动者”的原因。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就18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的节选内容,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2024-05-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公元前7世纪初,亚述王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过程中,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部分小亚细亚,甚至埃及,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

——摘编自【俄】柯瓦辽夫《古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开始向海外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殖民浪潮。他们扬帆远渡。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给地中海许多地区镶上一层薄边,在大陆的边缘撒下了诸多希腊城邦。这些城邦和希腊本土并无多大联系,具有独立的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母邦基本平等,各自按照当地的资源、交通条件和它们自己的历史传统,经营着多种多样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顺利扩张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亚述帝国,古希腊殖民扩张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