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892年,班纳吉校长发表演讲,声称“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学范式时代”即将来临,应该“加快在大学中引进母语教学”。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鉴于荷兰殖民政府加紧对印尼的文化侵略,幻想“在物质上的吞并之后进行精神上的吞并”,部分逐渐从无知的黑暗中猛醒的印尼人,立志为挣脱殖民枷锁而奋斗。1900~1908年,卡尔蒂尼首倡民族教育后,印尼早期知识分子中的一批有识之士,或鼓励青年勤奋求知,或帮助励志求学的平民青年筹募资金,在印尼民族教育史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此外,兴办民族教育机构的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印尼共产党人等。印尼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民族教育,广泛招收学生,组织学生投入群众性的反殖斗争。这些民族教育运动增强了印尼各岛、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青年人逐渐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奠定了印尼近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李明欢《略论1900—1942年印尼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印度相比,20世纪上半叶印尼民族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13年,英国从莫卧儿皇帝处获得在苏拉特设立商馆的权利;以后英国又先后在马德拉斯(1640年)、孟买(1668年)和加尔各答(1690年)建立了设防城市。18世纪中叶,英国不但在殖民争霸中打败法国,而且它的“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机关”。凭借先进工业文明的优势,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完全侵占了印度。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主张避开政治搞经济,发展民族工业,振兴民族经济。这一方针遭到国大党极端派的强烈反对。提拉克与帕尔、高士等人组成国大党中的极端派,要求实现印度的政治独立。190510月,英国殖民当局决定分裂孟加拉省,企图通过挑起宗教冲突以达到控制孟加拉的目的,这引起了印度举国上下的抗议,国大党极端派秘密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斗争。

——摘编自郝宏桂《论印度现代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印度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成功殖民印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印度民族运动的特点。
2022-07-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二战后印度人民在反英斗争中的团结一致,鉴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的两面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的严重对立,英国当局采取了加紧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和各社会集团之间及其内部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分裂,以达到其“分而治之”的策略。蒙巴顿方案是英国殖民统治“分而治之”政策的继续。英国策划的印巴分治给新独立的两个国家带来了一系列恶果,特别是英国殖民者蓄意制造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

——摘编自谌焕义《浅析有关印巴分治的若干观点》

材料二       在坚持分治主张时,真纳曾说过,一旦印、巴分治,动乱即告停止,两国从此将亲密无间、和睦友好地相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分治引起了印度历史上空前的灾难。首先,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其次,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分划分,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

——摘编自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印巴分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分治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世纪。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考量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12-26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