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拉克作为印度近代一位伟大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被甘地尊称为“现代印度之父”。他认为17世纪前的印度处于一个神光朗照、统一的黄金时代,并积极对印度教经典进行新释义以号召群众,利用宗教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他还大力标举印度宗教传统中行动主义的一面,认为:“如果人与神寻求合一,他必须也寻求与围绕他的世界相交融,并为世界而工作。”这为印度资产阶级正在进行的社会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摘编自欧东明《提拉克的民族文化复兴思想》

材料二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即坚信真理的力量或爱的力量,由甘地在反南非政府对印度人民的歧视和压迫的运动中首倡,在印度反殖民斗争中不断升华,在诸多国家民族运动中得以体现。它成为近现代手无寸铁的民众对抗专制独裁政府的一种武器。甘地赋予了它一种伦理和道德的色彩,不仅使它在诸如种族、种姓、部落、社群、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价值观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使它逐渐成为一种改造国家的武器,成为一种平稳运转的政治管理机器。

——摘编自迪帕克·马利克《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提拉克民族文化复兴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思想的意义。
2023-06-06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主要采取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殖民战争和海外移民等手段。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财富运回本国,转化为资本,从事资本主义生产。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也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发展,商品产量和原料需求急剧增加,欧洲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也随之加紧和扩大。19世纪晚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西方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传统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依然使用,但也出现了新的殖民剥削方式。如: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至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就达0.9亿万英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亚洲国家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起义,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从而汇集成亚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19世纪下半叶,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有所不满。于是在19世纪末,许多亚洲国家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下层人民群众的起义,也出现了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伊朗的君主立宪运动,土耳其新奥斯曼党人领导的立宪运动,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20世纪初,帝国主义争夺亚洲的战争和帝国主义各国侵略亚洲的加强,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急剧激化。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终于爆发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从此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沈美华《试论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相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及影响。
2023-06-04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材料二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 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 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736次组卷 | 1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0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发展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指出材料中的“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指世界哪些地区?“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又指世界哪些地区?这个“全球体系”指什么?

材料2: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2)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2022-08-20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殖民主义扩张易引发文化侵略,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巴黎公社等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重新分析了自己对殖民主义双重性的看法,纠正了他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认识,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造成的深重苦难。

——根据《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殖民印度为例,论证马克思“双重使命论”的合理性。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埃及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的反应,并简要谈谈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猜测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改观的原因。
2022-10-30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892年,班纳吉校长发表演讲,声称“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学范式时代”即将来临,应该“加快在大学中引进母语教学”。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鉴于荷兰殖民政府加紧对印尼的文化侵略,幻想“在物质上的吞并之后进行精神上的吞并”,部分逐渐从无知的黑暗中猛醒的印尼人,立志为挣脱殖民枷锁而奋斗。1900~1908年,卡尔蒂尼首倡民族教育后,印尼早期知识分子中的一批有识之士,或鼓励青年勤奋求知,或帮助励志求学的平民青年筹募资金,在印尼民族教育史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此外,兴办民族教育机构的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印尼共产党人等。印尼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民族教育,广泛招收学生,组织学生投入群众性的反殖斗争。这些民族教育运动增强了印尼各岛、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青年人逐渐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奠定了印尼近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李明欢《略论1900—1942年印尼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印度相比,20世纪上半叶印尼民族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然后就开始干吧”

材料三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三信息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