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俄,如何保存革命成果这一难题摆在了列宁面前,而仅仅三年后他的难题就变成了如何结束这场革命。这是因为(       
A.列宁对时局考虑不周B.确立计划经济的需要
C.新经济政策实施不当D.向共产主义过渡失败
2024-03-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1926年,苏联政府将粮食收购价格降低20%—25%,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紧张。1927年,政府降低了工业品价格,加剧了轻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之后不久,国家对工农业产品多次提价降价。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市场经济受到了挑战B.逐步加大对经济的调控
C.工农业发展停滞不前D.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强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C.体现了苏联改革成就D.目的是激发群众创新意识
2023-09-29更新 | 44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4史料实证-【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农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在四年内增长了3.6倍。拖拉机的产量由1925年的538台,增加到1929年的4569台,各种播种机和打谷机的产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B.工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C.计划经济利于农业发展D.集体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023-03-09更新 | 227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

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蓝鹰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乌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标。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标。”“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个流行语做出解读。
7 . 1931年6月,联共(布)中央《关于莫斯科市政建设和苏联市政建设的发展》的决议中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城市和建设设计新城市……要在农业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建立新城市。”这一决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发展市场扩大生产D.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
2022-11-09更新 | 61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经济的发展:1921——2010世界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国家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____国家。
②1921年新经济政策

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1922年,苏联成立
斯大林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____体制,集中力量发展____
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与东欧国家①20世纪50.60年代,苏联
与东欧经济发展中僵化问题突出
②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③1991年苏联解体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建立____的目标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大危机1929—1933经济危机
1932年____扭转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黄金时期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____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代____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70年代后经济危机(1)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____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____加剧。
(2)表现:1997年的____、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将____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效: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____
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特点
____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____日益严重。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____”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9 . 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9日,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B.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C.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D.工农联盟有待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十月革命后,列宁主持制定了原有工业区及乌拉尔、西伯利亚等新工业区的建设计划。至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区生产指数如图所示:(1913年指数=1)

由此推知,列宁主持制定上述计划的目的是(     
A.优化国家经济布局B.应对德国法西斯战争威胁
C.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2022-02-28更新 | 1273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祁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