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据苏维埃俄国中央统计局统计,1920年农民隐的实际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万俄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4%隐的收获量占粮食产量的33%.与1917年相比,减少播种面积2100万俄亩。总产量从330亿普特下降到170亿普特,这表明当时
A.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必要性B.国内战争对农业破坏性
C.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积极性D.农业政策调整的迫切性
2021-05-07更新 | 69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重要经济政策,列宁说它曾对农民做了让步。对“让步”理解正确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全部交给农民所有
B.允许农民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C.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由支配
D.建立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021-05-05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1921年8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变化说明
A.苏俄公有制度已经确立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
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
4 . 1921年,红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支持,但实际上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不满意,但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支持红军以保留从地主那里夺的土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之路任重道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得人心
C.社会阶级矛盾仍然非常尖锐D.利用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革命热情
2021-05-05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1922一1927年苏俄(联)各种经济成分在零售商品周转中的比重。图中现象反映了
A.商业贸易仍面临着巨大阻力B.社会主义的成分不断增强
C.新经济政策未得到有效实施D.生产资料私有制完成改造
2021-05-03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这一认识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探索
C.造成苏联农业轻工业的长期落后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021-05-03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1年春,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指出:“在禁止地方流转(指禁止自由贸易)方面走得太远了,这是不是一种错误呢?当然是一种错误。”这表明
A.列宁全盘否定了苏维埃前期的政策B.列宁要在苏俄恢复自由的资本主义
C.苏俄需要利用市场来恢复发展经济D.苏俄开展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
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
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9 . 下表为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生产的坦克和自行(强击)火炮的生产对比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印证当时
时间苏联德国
1941年6000辆6075辆
1942年24700辆5500辆
1943年24000辆11500辆
1944年29000辆29050辆
A.苏联工业体系的相对独立性B.人民为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C.斯大林模式具有战时优越性D.反法西斯战争出现战略转折
10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