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依据,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了一番描述;在经济制度方面,是整个社会占有全部资料,“一旦社会占有了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据此判断,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相似的经济政策或模式是(     
A.指令性经济B.新经济政策C.国家资本主义D.斯大林模式
2024-04-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针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经济集约化的发展方针。但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局面:苏联在钢、原料和燃料动力资源生产方面早已无可匹敌,同时却由于浪费、无效的利用而又缺少这些东西以至于一些企业无法开工。当时苏联这些情况的出现(     
A.反映出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问题有待纠正B.表明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C.体现出国家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发展迟缓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2023-11-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布哈林的模式,即主张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更能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但是斯大林没有给他继续实现政策的机会,在党内斗争对抗中斯大林组织全党批判了布哈林的思想,最终是斯大林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斯大林成功地解决了俄国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战争的危机中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苏维埃政权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用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强国百年的路程。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上的胜利鼓励了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从1929年开始,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从上到下要听命于国家计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甚至一些人因此死于非命。

——摘编自刘薇《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材料二   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西欧各国重要经济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成分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二战后西欧的国有企业不仅发展规模比战前大,而且在结构上也突破了历史上的格局。西欧企业国有化和官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确保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运转而进行的。战后以来,西欧各国政府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集中在自己手中,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有环节进行广泛全面的干预。西欧各国普遍拥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重通常都达到60%以上,这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比拟的。战后西欧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欧共体,这是当前国际垄断调节最发达的一种经济形式。

——摘编自秦建伟《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评价该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2023-11-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前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危机孕育着新战争,苏俄实行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此时农村富农实行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剥削手段,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物质财富积累。城市耐普曼阶层(小商人、小业主和资本家投机者等的统称)盛行、工人大量失业等问题涌现。据此可知,当时(     
A.新经济政策的理想与实践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B.政府背离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衷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
D.经济改革的措施与政治目的相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的两年半时间内,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体现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指令性计划经济缺陷显现
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D.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斯大林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新经济政策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季诺维也夫指出:“新经济政策等于国家资本主义,我们根本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对两人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A.苏俄党内对经济发展新政策分歧较大B.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C.新经济政策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D.苏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面对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中淡化国有计划问题的现象,托洛茨基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有了长期准备的管理经验之后,才能确定。最近时期的任务,便只能是带有一般指示性并多半是准备性的。……能够经常敏锐地适应于市场情况与市场关系。只有发展到最后,计划方法才能够也必须使市场服从自己并从而取缔市场。”这说明托洛茨基(       
A.意在加速苏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B.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合理性
C.主张利用市场因素调节并推进计划D.揭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弊端
8 .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023-03-09更新 | 230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10 . 1929年俄罗斯石油销售公司在伦敦签署为期3年的销售合同,1930—1932年苏联石油年均出口量达523万吨,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占世界石油销售额的比例持续上升。苏联石油的出口(     
A.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B.凸显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