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1921年苏联中小业企业产权从“国有化”下放到私人,苏联出现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1925年,苏联经济的非社会主义成分,工业中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这说明了(     
A.苏联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得到调整
C.苏联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实现工业化
2 . 十月革命后,苏俄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尽管在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实践还只是局限在一国范围内,但其影响已通过与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的联结逐步扩散到全世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裂变的主导因素。这说明苏俄(       
A.影响了世界体系的发展方向B.推动了两个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D.证明了资本主义开始步入衰亡
3 . 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苏联30年代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说明:左上角的大工厂寓意为工业化是集体化顺利进行的来源。中间描绘了加入集体农庄后的美好前景;农业大丰收,生产机械化。中下部是使用拖拉机耕作。下方圆圈中的小图展现了以前使用畜力耕作的情景。右下部描绘了农民,交公粮的情景。最下面的俄语“KomeKTHBH3Iun”是“加入农业集体化农庄”。

材料二   “工业殖民地说”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太大,商品供应不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因而农民不愿意多生产粮食,也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家,因为粮食价格过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农业、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农业沦为了“工业的殖民地”。对农业生产力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苏联的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据王春良《论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
4 . 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9日,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B.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C.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D.工农联盟有待巩固
5 . 如图是世界与苏联制造业生产的年度指数(1913年为100)示意图。这反映出苏联
A.集权体制的治理效能B.经济发展潜力日增
C.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D.农业经济长期落后
2022-05-1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政治是博弈,更是妥协;形成合力,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厌倦了战争与动荡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国王相互妥协的产物。为了达成这种妥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出了巨大让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爆发了工业资产阶级向土地贵族(引者注:即原来的新贵族,工业革命完成前在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处于主导地位)夺权的一系列运动。土地贵族通过温和的妥协让步,换取社会的稳定和自身财产的安全。

——摘编自刘庆敖《务实妥协与英国近代政治的发展》

材料二   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实施过两次战略性的退却:一次是向帝国主义妥协,这是列宁依据对形势的判断,认为要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得到巩固,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一次是因为卫国战争结束以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了农民的普遍反抗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列宁决定对资本主义做让步。

——摘编自周含华、李卫平《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美国海军将领马汉针对美国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情,提出了“海权论”,最终推论出:要优于其他军种大力扩充海军。他的理论一经产生,立刻受到英法日等国的欢迎,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扩军浪潮,各国军费开支大增,连美国也感到财政拮据。这样,召开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政策的基础是日美海军力量710,最终美日达成妥协,日本与美国在主力舰上保持610的比例,而美国在太平洋水域防务方面做出让步……美国大海军论者批评这次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摘编自肖德芳《马汉理论与美日海上战略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了什么“巨大让步”。工业革命完成后,土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做出了哪些妥协让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英国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列宁“两次战略性退却”的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前一次的“退却”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美日海权争夺的背景。解释为何美国有人批评华盛顿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7 . 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
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2022-04-18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不用说无产阶级的文化,就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状况也是很差的,传统村社中的“公共”意识与集体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的“洗礼”,剩下的只是小私有者的“心理和习惯”,因此实施“战略退却”的新经济政策就成为必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缺乏阶级基础B.社会转型应该与社会文化相适应
C.十月革命破坏了俄国的文化传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
2022·江西·模拟预测
名校
9 . 1921年,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就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的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苏俄放弃了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B.苏俄新经济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C.美国人为应对经济危机开拓海外市场D.美苏两国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2022-04-09更新 | 659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三)文综历史试题
10 . 当人们运用马克思的理论观察时发现:“苏联社会几乎根本先法用正统的马克思术语进行解释,也就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坐标上苏联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具有特殊性B.苏联解体具有历史发展必然性
C.马克思理论无法解释苏联社会现象D.苏联共产党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