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一些人说苏俄政策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敞开了大门”。西方一些革命家,“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在因退却而嚎陶大哭”。对此,列宁强调:退却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进攻。由此可见,当时苏俄(     
A.遭受资本主义的严重威胁B.立足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
C.放弃国家资本主义的探索D.终结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学者通过考查前苏联经济、社会和党内状况,指出:经济问题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基础性因素,社会不够稳定是启动性因素、党内斗争是突然性因素,并认为尽管斯大林的农业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形势的严峻挑战,在实际上捍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国家。该学者意在说明农业集体化(     
A.是在复杂形势下实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B.顺应了历史潮流巩固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
C.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是斯大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闯出的新路
2023-01-26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苏联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主要是源于(     
A.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积累B.计划经济对资源精密分配的要求
C.新技术革命刺激苏联经济的发展D.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市场化需求
2023-01-10更新 | 59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大荣、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材料三   1927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会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指出其主要目的。
5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C.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
6 . 苏联五年计划期间(1946—1950)用于整个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中,用于机器制造工业的占87.9%,用于轻工业的仅占12.1%。机器制造业的指标提前超额完成了,而轻工业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材料反映了苏联(     
A.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B.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C.国民经济比例重严重失调D.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所示为一名海军士兵在1920年致列宁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对此,列宁(     
在今年3月的一个月内,除给工人发了5磅面粉和3盒火柴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市场价格高得惊人:面粉每普特15000卢布,土豆每俄斗1600卢布。工人所得仅800卢布,而且还得有买各种零碎物品的扣除……人逢饥饿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新口号:“不管是什么政权,只要给面包就行!”
A.改善工人待遇以推进工业化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过渡路径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 学者张建华指出,苏联政府用超经济的行政手段将农民视为工业的“贡献者”,使他们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B.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2022-06-29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9 . 苏联的托洛茨基指出,由于商品买卖的恢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增长和发展的时代开始了,而且这只野兽正在大步跃进,因此谁能知道我们是否会被迫用一切力量去反对私人资本主义势力的离心倾向,捍卫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呢?”这说明托洛茨基
A.对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教条化认识B.主张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强调恢复经济以稳定苏维埃政权D.意在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022-06-27更新 | 1623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