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历来被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二:来自国外的消息本来能使苏联劳动者对他们国境之外的世界上的事态具有正确的概念,但这种消息却遭到系统的隐瞒和歪曲。我确信,他们倾向于低估,并且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它们的生存力。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1935年)
材料三: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表4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贺星允老人国庆节饮食开销变化(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l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四: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
——陈寅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记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罗曼·罗兰的日记表明了苏联建设中的什么问题?概述该问题导致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日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3 . 1952年,斯大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指标:每年生产生铁5000万吨、钢6000万吨、煤5亿吨、石油6000万吨。这
A.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畸形B.推动了计划体制的确立
C.加强了国家干预的力度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11-20更新 | 2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6 .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2016-11-29更新 | 38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是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一战使西方受到重大挫折D.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效
2023-09-27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南粤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分析说明这个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大致时间及对“古老的民族”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比新经济政策,邓小平为何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2023-09-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28年,苏联机床进口占其总需求的66%,到1935年,这一比例缩减到14%。这一变化反映了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2023-07-2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叙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023-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