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5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河北鸡泽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周测历史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机器体系生产的条件下,如何处理人与机、机与机之间的协调运转,如何进行协作劳动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等,仅凭业主个人的聪明才智、经验难以解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科学,使企业管理用科学管理代替了经验管理。企业里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生产、技术、设备、成本、资金、采购、销售、人事等的作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设立专门的生产计划及调度、财务会计、劳动人事等职能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权利,形成严谨的管理控制体系。

——摘编自邓志阳《综观经营管理》

材料二

一、开发联邦之自然生产的特许权。

二、苏维埃市场上迫切需要之制造品的工业特许权,在同一业主下,并准许其得建筑与装置最科学的与最专门的各种工业工厂。

三、贸易特许权。此特许权准许外人在苏联内开设为经营输入输出事业之目的的机关,但每个单一交易,须受国内与国外贸易部之批准与许可;此外,又须得特许当局之批准。

四、农业特许权。其目的在投新资本于农业方面,其结果是更科学的耕种方法之介绍。

五、运输特许权。给外国商界以建筑新铁道与组织其他运输机关之权利。

——1921年苏俄对外国资本的特许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对外国资本实施特许制的内容,说明其实施上述制度的主要目的。
2024-03-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这最能表明的是(     
项目年份191319281932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555432
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B.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付出了代价
C.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具有制度性优势D.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
2024-05-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从1928~1933年,苏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1.7倍,消费资料生产只增长56%。重工业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1933年的53.4%,轻工业则由50%以上降为46.6%,甚至食品生产和加工工业大部分产品还未达到1913年的水平。这说明苏联
A.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B.计划经济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工业结构中明显的比例失调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总结某项经济政策时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本是我们党纲所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材料中列宁所说的经济政策(       
A.巩固了苏俄工农联盟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为军事胜利提供了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试题
7 .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11-20更新 | 2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2016-11-29更新 | 3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安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普通班)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一一管子《管仲》·牧民》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河北省遵化县西铺的“穷棒子"社(即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赞扬的王国藩合作社),以“三条驴腿"的家当发展生产。“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但苦干了二十多年,到1979年,全社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5元;还是没有摆脱一个穷字。根本原因就是“只懂抓阶级斗争,认‘以粮为纲,一个理”。而今西铺村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中走了出来,山坡有果园,村里有工厂,电线厂、蜡烛厂、编织厂、织布厂和运输队,还有畜牧、屠宰、开矿、水泥、木器、饮食等各种专业户,多种方式和多种经营,西铺逐渐富裕起来。人均年收入1987年已近千元。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243页
材料三 195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期。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要解决五大课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促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振兴科学;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安定。具体目标是“从1960年度到目标年度l970年的大约l0年期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人均工资增长近一倍。到1970年“倍增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个人工资自1961年以后都是逐年按lO%的比率增长,至60年代末期增长比率已高达15%,而且实现了充分就业。……到l97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6.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一汤重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铺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生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9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1939—1975年苏联社会群体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1939年

1959年

1975年

工人

33.5

49.5

60.9

社会雇员

16.7

18.8

22.0

农民

45.3

31.71

17.1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B.战后经济改革取得突破
C.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D.农业集体化的持续推进
2024-05-3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