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宣传画和照片中的“两个相反的世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宣传画〉20世纪30年代两个相反的世界:“我们(苏联)建造美好,他们〈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播种死产”

图2(照片)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施粥槽里的失业者
图3(宣传画)20世纪0年代苏联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图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事实,根据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图2中的社会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突出特点?
(3)将图1和图3这一类历史图片用于历史学习或研究,你有何看法?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1900年,俄国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铸铁产量增长8.5倍。此外,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20世纪初有29个。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已转变为俄国大型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相应的大量圆石路和公路铺设工作有序开展。其他城市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各城市道路路况明显改善,道路照明设施也迅速改善,大城市主要街道已开始安装路灯照明,城市电话网也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成了60个新城市和大型工人镇,改建了30个大城市。“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年),苏联又完成了400多个城市的改建和新建计划。苏联政府将它从全国汲取的资源通过行政调配的方式用于建造新城或改建原有的城市,而政府建造新城或改建旧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主导下的极速城市化使得人口迅猛涌向大城市,一时间,城市生活设施严重供应不足;而这个时候,工业化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苏联政府并无余力扩建和维修城市生活设施,以增加供给。为了不让苏联城市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苏联政府找到了“减少需求”的办法,那就是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方针,不让人口集聚到大城市。对此,苏联一方面是减少甚至禁止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以控制大城市工作岗位的规模;另一方面是推行“身份”制度,以阻止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

——摘编自邓杰《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城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12-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 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0年到1800年,英格兰谷物浄产量总数翻了近3倍,同期人口则从416万提高到867万。…农民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新鲜牛羊肉明显增多,鲜鱼取代了腌制的鲱鱼。而拥有毛纺作坊的“租地农场主”家里的陈设比德国贵族还要好,游戏、运动和业余爱好盛行,世界上大多竞争性团队游戏不是源于英格兰就在英格兰制度化…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领主自营地的出租,一些有企业进取心的资本主义个体小农渐渐占有更多的土地,有些农民则走投无路,成为无地的农业工人…金钱的诱惑、发财的欲望,也使一些贵族不惜降低身份,投入到被贵族社会视为“卑贱”的经济行业。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钱乘且《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21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现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民生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状况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2021-05-1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