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危机迭起。对于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用“走向战争”四个字高度概括。他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关于危机,也有学者解释:大危机英文叫Great Depression,它含有危险(Danger)和机遇(Opportunity)的两重内涵。


试以“风云变幻的20世纪30年代”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2024-03-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是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世界格局裂变与重组的时代。


(1)请根据提示,完成时间轴。

(2)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国际组织。一战后成立的是____;二战后成立的是____。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大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美苏在“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疑”的原因。
(4)材料二中“新的力量”具体指哪些?“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1-1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熊猫外交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亲善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代表,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美国热心人士赠送之药品及其他物资,悉能由滇缅路源源进入,不特每日有之,日以继夜,不绝内运。……故仍望美国友人能继续援助,兹中国为表示感谢此种友谊起见,特将新获之熊猫相赠。

——《熊猫赠送式在渝举行》,《申报》,1941年11月7日

吾人于显微镜、X光机及其他许多医疗必需品,则不能以其他物品代替,此等物品,则非仰赖外国不可。……美国绝非法西斯国家之以残害弱者为乐者,美国之支持正义与人道,正与为维持正义人道苦战四年余之中国相同。

——《熊猫赠送仪式昨晨在渝举行——蒋孔夫人向美广播格拉罕报告捕猎经过》,《申报》,19411110


(1)根据材料,概括1941年国民政府赠送美国熊猫的原因与目的。

材料二   1949年至今《纽约时报》有关熊猫报道的摘编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 年)
1958711 日:大熊猫因来自共产主义中国而被禁止进入美国。196958 日:伦敦动物园今天试图繁殖在西方仅有的两只大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 年)
1972417 日:两只熊猫(注:玲玲和兴兴)是中国带给美国的 礼物。
1979930 日:为什么日本人将中国的友好大使(注:指熊猫)如此重视?
第三阶段
19811992 年)
198991 日:它们自 1972 年来到这里以来一直是国家动物园的 明星。
第四阶段
1993 至今)
201746 日:习主席正在芬兰旅行,两只租借的熊猫作为北京 魅力攻势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的软实力资源。
(2)材料二,①就研究美国外交舆论宣传而言是________
A原始史料/   B非原始史料)。
②就研究中国外交政策而言是________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在答题卷上涂选)。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形象有何变化?试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北京举办的1990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都使用了熊猫造型的吉祥物。尤其是冬奥会期间,冰墩墩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热烈追捧,网络社交平台话题火热,周边产品“一墩难求”,并由此向世界充分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心声。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熊猫外交历史变迁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4 . 《开罗宣言》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中国社科院等许多团体举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立了对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材料二   


《宣言》原文: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材料   三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政府中的右翼势力的公然纵容,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因此,《开罗宣言》在日本各界遭受刻意冷落,甚至狡辩《开罗宣言》无非就是三个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宣言,不能等同于国际法。还有日本右翼学者一再声称,日本并未在《开罗宣言》上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
(1)“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群岛”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
(2)结合材料,批驳日本右翼的言行。
2020-04-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