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44年德国某汽车杂志上沃玛格木炭动力卡车/巴士的广告。根据信息可以推知(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B.德国遭受经济危机巨大打击
C.技术进步拓宽物资应用范围D.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2023-07-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联合国家宣言》的部分内容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停止一切内战。

据此(       
A.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B.成立了国际联盟
C.英法俄等组成协约国集团D.美苏建立联合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导致英国国力大量消耗
D.波兰灭亡后会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2023-04-25更新 | 137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重要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重大历史事件,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在各地正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被成功地设法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不仅从欧洲历史的角度、而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都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而引人注目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99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六年的“二战”终于结束。这场战争使世界经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它留给全人类的是无比巨大的创伤和破坏。美国在战争中损失不算太大,194510月在美国纽约成立了联合国。虽然成员国不断增多,但在其成立初实际上为英国所操纵。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优势依然得以保持。苏联实力虽遭到削弱,但仍得以保存,成为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先后上台执政进行改革,特剧是在勃烈日涅夫缓和战略和霸权主义的维护下,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摘编自韩德芹《浅析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使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明显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6 . 下图所示为1941年德国出版的宣传画画中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不但把自己的国旗插在非洲腹地,还急于要把非洲(版图)撕扯开来。这幅作品
A.揭示了英美的扩张野心B.充斥着殖民主义的思维
C.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D.暴露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7 . 1939年~1941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一支由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苏联、英国等国籍的志愿者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抗战。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员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生死患难,直到抗战胜利。这反映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D.各国援华是实现民族解放的重要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2年,某文件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此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宪章》C.《波茨坦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9 . 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影响是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②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10 . 材料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希特勒凭借闪电之剑将欧洲大小王国横扫,但欧洲这块大蛋 糕的东部,红色苏联一直是希特勒心中的牵挂。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军向苏联首都莫斯 科发起进攻,苏联措手不及,防线被迅速突破,一天之内1200架飞机报废,其中大部分都没有 离开机场。不久,崇尚战争经济学的希特勒更看重经济发达的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地对战争 的支撑作用,认为莫斯科已是囊中之物,摧毁它只是时间问题。至此,莫斯科城下的利刃突然 失去了锋芒。至11月中下旬,莫斯科气温骤降,由于并未准备充足冬季装备,纳粹德军缺衣少 穿、陷入绝望。身着厚厚冬装的苏军士兵则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全军士气高昂。12 月6日,苏军发起反攻,战斗力下降的纳粹德军溃不成军。至1942年1月初,莫斯科城下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纳粹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解除,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

—摘编自冷沙洲《莫斯科保卫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2020-08-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