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材料   1942年8月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场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盟军发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胜利的意义。
2019-09-2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条约《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
主要内容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备注在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旧金山和约》的认识。

3 . 材料:当我们享受稳定的国际秩序带来的发展机遇时,绝不能忘记是谁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1941年至1945年,苏联军民用生命换来和平,苏联红军在西线消灭的法西斯比盟军多出1.8至2.5倍。世人也不能忘记在远东战场上,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付出的巨大牺牲。正因为中国在远东牵制住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步伐,为苏联打击德国法西斯、为美国对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争取了宝贵时间和重要机遇。世界各国举行纪念战争胜利的系列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醒世人牢牢记住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更是告诫当下妄想颠覆战后格局的政客正视其前人失败的历史。

——摘编自【俄】安德烈纳扎洛夫《是谁用生命换来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两国在二战中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俄两国人民共同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的原因。
2019-06-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焦作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8-1939年,苏联两次挫败了日本在中苏、中蒙边界挑起的军事挑衅。与此同时,苏联对日采取中立机和的修好政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防范德国可能的进攻之上,日本挑衅失败后,军部内都“南进”的主张占上风。在此前后,日德之间展开结盟谈判,但在围绕主攻对象是苏联还是英法的问题上分歧巨大。1939年8月,德国背着日本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大国无暇顾及远东。1940年7月,日本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

材料二: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为了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和获得苏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罗斯福牺牲中国的主权来满足苏联的要求。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站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日双方签订《中立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调整对日政策的依据,井简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影响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退出中国。中国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民党政府抗日。上海、北平、南京、天津、北平、汉口、青岛、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许多城市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摘编自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东北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它开始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进行的斗争极端艰苦卓绝,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为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反击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马沈《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斯大林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41年5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摘编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一,概括苏联在二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1940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月,日本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8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60%以上。7月26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1亿美元的贷款。1940年末,苏联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12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2800架飞机和2700辆战车,日军只有720架飞机和450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月28日,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南部。10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019-01-30更新 | 2083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09年天津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积极赞成中国派兵入缅作战。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意义和影响。

2018-11-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