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7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共有63个师又16个旅,但以40个师,企图在行进中夺占基辅,未能成功,遂增调坦克第1集群企图从翼侧包国苏军。德军的正面突击和随之而来的翼倒突击,把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集团。7月20日开始,苏军从南面对德军坦克第1集群实施反突击,迫使德军转入防御。7月底,德军第6集团军突击集团重新对基输发动进攻。苏军以筑垒地域的军队和预备队组成第37集团军,加强了基辅筑垒地域的防御,基辅市、州党组织还向苏军输送了3万多名共产党员,20万基辅居民参加了苏军。8月上半月,德军突至基输近郊。9月1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期间,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预各队,建立了较为坚目的防御。

——摘编自段苏权(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四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基辅战役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基辅战役的影响。
2 . 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是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世界格局裂变与重组的时代。


(1)请根据提示,完成时间轴。

(2)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国际组织。一战后成立的是____;二战后成立的是____。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大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美苏在“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疑”的原因。
(4)材料二中“新的力量”具体指哪些?“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1-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一种反动的社会运动、政治思潮和统治体制,由其引发了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灾难结束后又开始了不流血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到顶点。在欧洲人看来,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相互重叠的词汇。民族主义者认为,对本民族的热爱,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因此爱国主义成为了具有相当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主义口号,并被统治者利用来进行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极端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联系在一起,最后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高全喜《论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43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各国应该致力于国内事务,努力解决好国内问题。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并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2023-01-05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己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以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它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对你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2-11-14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德国首次在欧洲战场使用毒气弹,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一战后,日本陆军省聘请科学家专门研究化学毒剂生产、使用等有关问题。日军研制的化学毒剂有糜烂性毒气和催泪性毒气等9种之多。为了确保对苏作战,及时将国内生产的毒气弹运往中国前方战场,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很多研制、装配、存放化学武器的工厂和部队。19398月,在齐齐哈尔建立了集研究、实验和实战于一体的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部队。据统计,516部队与731部队合作进行过50余次毒瓦斯人体实验,以获取毒气武器试验相关资料。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支持化学武器研制生产,因此日本成为二战时期拥有化学武器最多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持续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如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使用了呕吐弹,在南昌会战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等。日本战败时,又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掘出的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了多起健康被害事故。而且由于遗弃的化学武器外表没有黄油保护,不仅腐蚀严重,而且一部分已经泄露,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摘编自王玉芹《日军在华化学武器的研制应用及遗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在华研制和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军在中国使用和遗弃化学武器造成的后果。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287日,美军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开始对日反攻之时,日军已占领了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广大区域,并建立起坚固的防御体系。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美军在充分发挥己方军事力量优势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战场态势塑造措施。19436月,南太平洋战区部队登陆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岛之后,按照计划应该进攻与新乔治亚岛北部一水之隔的科隆邦阿拉岛。但日军预见到科隆邦阿拉岛将成为美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加强了岛上防御。在尼米兹建议下,哈尔西参考阿留申群岛战役的先例,一改之前逐岛进攻的做法,越过科隆邦阿拉岛,在日军防御薄弱的韦拉拉韦拉岛登陆。此后,美军开始频繁使用越岛战术。在中太平洋,尼米尔指挥部队在马绍尔群岛战役中绕过周围的马洛埃拉普环礁和活特杰环礁,直接在夸贾林环礁登陆。在西太平洋,越岛战术受战场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用海军舰搭载地面部队机动实施登陆作战的“蛙跳”方式。

——摘编自夏亦《太平洋战争美军登陆作战战场态势塑造的主要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越岛战略的特点,并分析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频繁采用越岛战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越岛战术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针对德、意等轴心国对同盟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破坏,英国、英国、加拿大等同盟国从1939年起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护航作战。盟军的护航作战遍及北大西洋、中大西洋、南大西洋、大西洋西和大西洋东五条主要航线,甚至延伸至与大西洋相连接的大洋和众多海域。至1943年,英、英等国投入的兵力有航空母舰、各种驱逐舰、护卫舰、猎潜舰、扫雷舰、飞机等各种兵力密切配合,提高了护航效能。

——摘编自王金华、张雨萍《二战时期同盟国大西洋护航作战研究》

材料二   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发表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否则会产生有害的心理效应。面对英、苏的冷淡和拒绝,我国政府提出:如果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同意中、美、英、苏四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改编自《傅乘常日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同盟国大西洋护航作战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英】西蒙·蒙蒂菲奥里《书信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热衷于英美“特殊关系”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希腊和罗马的关系来形容英美关系。这种特殊关系的观念,在二战前就有人提及。战后,在英国政治家的大力推动下,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急剧升温。1946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指出:为了对付“暴政”,英联邦与帝国必须和美国“建立特殊的关系”。这是英美特殊关系的初步形成。1964年,美国担心英国工党政府会在希腊所做的那样,突然把在远东抵御共产主义传播的负担完全交给美国,甚至说:“在维护远东的和平方面,美国不想孤单一人,我们相信,英国依然能在那里发挥重要的作用。”19801月,卡特总统指出:“任何外来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都将视为对美利坚合众国根本利益的进攻。这种进攻将遭到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的回击。”对此,英国人该有何种感想呢?

——摘编自计秋风、冯梁《英国文化与外交》

(1)书信史料会留下重大的历史线索。探究材料一中书信体现出的历史线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