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对各国代表说:“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28日,中国代表团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我的1919》

材料二   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以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中,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是二战中哪一次国家会议的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10-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进行了反思和道歉,德国法律也禁止举办与纳粹有关的活动,政府要求青少年接受历史真相,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警戒后代。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注重秩序、严谨和务实的民族,基督徒也并不以公开认罪和以实际行动“赎罪”为耻,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德国的反思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战争赔偿问题上不遗余力,尤其是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被害犹太人的损失,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德国深刻反思历史,敢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摘编自李文红《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原因。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19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并一直困扰着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社会。一战后列强之间围绕殖民体系的存废与调整问题、如何处理挑战现存秩序的战败国处置问题,以及全球性经济与安全机制构建问题展开了持续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种种缺失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从根本上突破了19世纪末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从实力地位对比上完成了历史的新旧交替,而且从观念和制度层面完成了历史的跨越。

——摘编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4-02-05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以体系交替的形式向前演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心体系三次更迭。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新的互动原则集体安全机制试图取代原有互动原则大国均势;新互动原则实施失败,成员国再次回到原有互动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集体安全机制与均势原则密切结合,成为新的互动原则;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单元互动更加审慎。第三个体系是当今世界所处的一超多强体系(1991年至今)。

——摘编自姚枝仲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

材料二   秩序是一种稳定有序的权力关系结构,伴随地缘政治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秩序的转型,正如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论及的: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秩序的普遍性不复存在,西方国家唯有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周颖《多极化世界的全球传播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政治格局中心体系三次更迭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世界秩序变动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材料二   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冷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子目与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终结

材料三   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在图9所示的世界地图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和伊梅斯所做出的决定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教材冷战史内容中“亚非拉国家”呈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其不同意图。
(3)21世纪初期,有中国学者根据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材料三中地图内容进行了修改。指出该学者可能会怎样修改,并说明理由。(指出一处修改即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发动的对中国和广大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理应向亚洲各国家和人民作出道歉和赔偿。 然而, 日本政府却与索赔国讨价还价, 甚至拒绝赔偿, 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 这与日本在战败后被美军单独占领, 把日本纳入美国的东亚战略不无关系。 从1948年起, 美国开始把其远东重点转向日本, 美国计划把日本培植成为其在亚洲新的反共、反苏基地。朝鲜战争后, 台湾当局又重新得到了美国的重视, 美国虽然 “扶日”但不 “弃蒋”。 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张,准备构建“日台同盟”, 希望台湾和日本能够尽早就和约问题达成一致, 赔偿问题并不在和约的考虑范围之内。

——摘编自徐显芬《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

材料二   作为赔偿者, 日本战后对亚洲国家所付出的战争赔偿与缅、 菲、越、 印尼、 韩等国索赔额相比, 差之甚远。 日本对中国的赔偿仅占我国战争损失6000亿美元的0.0033%。从日本开始战争赔偿的1956年至1961年, 赔偿额不超每年财政预算的1.7%。 1954年至1959年, 以赔偿为契机, 日本把大量产品和成套设备作为赔偿输入东南亚, 为日本产品打开了销路。 日本政府竭力的避免使用 “赔偿” 的概念, 把所赔资金、 劳务和商品的提供都称为 “经济合作”。从而通过概念的转换,把日本必须被动履行的战争赔偿义务, 变成了主动提供的 “善行义举”。 这更加强了日本国内 “集体无罪责” 的潜意识,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潮卷土重来的社会条件。 日本逃避战争赔偿责任的做法,使日本至今对战争责任、历史认识等问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摘编自孙琳《日本未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带来的影响。
2024-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结束前的法德关系

时间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双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欧洲他国支持。战争中,南德诸邦和北德诸邦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并肩作战,最终法国战败,法国被迫签订贸易和航运协议,为德国提供最惠国条件,南北德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选择奥、意为盟友,组成三国同盟,将矛头直指法、俄,英、法、俄三国协约成立,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1914~1918年一战爆发,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主战场,德法双方损失惨重
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势力,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两国仇恨加深
20世纪30年代法国对德意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并于1939年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9月法国对德宣战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20世纪50至60年代,戴高乐认为:“第四共和国时形成的欧洲六国共同体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对法德至关重要,两国出口的将近一半集中在共同体,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私人投资相互渗透;此外联邦德国经济力量迅速壮大,法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再借助联邦德国的经济优势建立一个以法国为首的西欧联合,一方面拴住联邦德国,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法国对抗美国的筹码。”戴高乐的这一政策转变受到了当时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欢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法德轴心”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从1958年到1963年戴高乐下台,法德两国实现了全面的和解,其标志是双方于1963年1月签订的《法德友好互助条约》。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德关系的走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法德关系走向的原因。
2024-01-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11月,俾斯麦与南德4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南德4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关于重划德国疆界的内容是;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使波兰获得海岸线。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

材料三       1949年,在美英法三国控制的德国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半个月后,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首都在东柏林。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和柏林完成了统一。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分别说明近现代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09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国外交与兴衰】

材料一188654日,英国举办博览会,展示各殖民地和印度的产品、制造品和艺术品,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为这次盛会写了一篇短诗,由阿瑟·苏里万配上曲谱唱出来:欢迎,异口同声地欢迎。为你们的幸福我们欢欣鼓舞,从各岛屿、海角和大陆,子弟们已经装船起运,物产海陆杂陈,更有高山、矿井和原始森林的产品;制作精良见匠心,东方光华耀眼明,不列颠各地争馈赠,英国人民莫后人。……不列颠千万人异口同音:“子弟们大家团结紧,和不列颠同德同心!同一生命、同一旗帜、同一舰队、同保吾皇定一尊,英国人民莫后人!"

—摘编自[]约·阿·兰·马里欧特《现代英国》上册

材料二面对帝国主义的末日,英国的态度总的来说还是最现实和最沉着的,他们以自治领、联邦的方式搞出一种体制,既可以为殖民地区变成独立国家作准备,又可以在它们独立后保持原有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在独立的步伐快慢的问题上英国内部存在分歧。保守党内仍有强大的帝国主义派系,温斯领·丘吉尔曾直言不讳地说他本人不打算取消“英王陛下的帝国”。与此相反,工党全党则一致决定,根据各殖民地的具体情况,尽可能让它们独立。在战后关键性的那几年,英国一直由工党执政,这对殖民地的自由独立事业来说,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1951年保守党再次上台时,党内的帝国主义派系已大为削弱,而且,此时这一自由独立的进程已成不可抗拒之势,再想扭转已为时太晚。

—摘编自[]H.斯图尔特·休斯《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二战后英国殖民地成功独立原因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3-05-11更新 | 35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两国先后启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工作。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设想的战后国际社会,是基于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和集体安全等理念而构建的。英国在美国所构思的战后世界秩序中不会再保持它原本的地位。英国政府因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想。英国所期望的是在殖民扩张和列强协商的基础上构建本国霸权,并以这一霸权为基础主导或者影响新的世界秩序。英国战后规划部门提出的构想是在中东和北非攫取新殖民地,以及构建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政治军事共同体,并借此抗衡美苏。随着地中海地区战争的进行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地中海战场最大的获益者反而变成了美国,英国在地中海地区所期望达成的战略目标几乎完全落空了。最终,英国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建设。

——摘编自钱宇明《二战期间英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提出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提出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的原因。
2023-08-30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