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的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并一时威胁到国家的生存。罗马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尤里乌斯·凯撒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并付诸行动。凯撒作为高卢的征服者而声威显赫,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忠实的军队。在一系列辉煌战役中,凯撒击败了元老院的军队,成了罗马无可争辩的主人。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的代表人物谋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般认为,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235年,地中海地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繁荣”。从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开始,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项政策。罗马人迁移到位于行省的殖民地后保留原有的公民权。有些行省城市的居民被罗马皇帝直接授予公民权,有些行省居民个人因为加入罗马军队而获得公民权。212年,皇帝卡拉卡拉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有的古代学者认为卡拉卡拉的动机是增加税收,其实他完全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达到这一财政上的目的。公民权的扩大是行省居民的罗马化,同时也是罗马和意大利贵族同行省上流社会融合的一种必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政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帝国得以繁荣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
2022-05-02更新 | 742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代罗马规定,只有罗马公民才可以参加罗马军团,并且参加罗马军团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和土地,还能够获得荣誉和晋升的机会。这一规定
A.增强了罗马的对外征服力B.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益
C.旨在维护罗马城邦的稳定D.缓和了公民与贵族矛盾
4 . 罗马王政时代实行公民兵制度,公元前2世纪末期,实行募兵制,“任何公民都可以作为志愿兵参加军队”,后来规定自愿加入罗马军团的非罗马人在入伍时即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这反映了罗马
A.统治范围的扩大B.公民权内容的变化
C.政治体制的变革D.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2022-04-30更新 | 38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阶段检测卷(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代的希罗设计了许多以加热空气为驱动的机械,它们中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的汽动球,有自动出售圣水的贩卖机等,然而这些技术进步最终并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主要原因是古罗马
A.普遍采用奴隶制B.宗教势力强大C.各地区缺乏交流D.社会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马繁盛时期,钱币上常将地球图案与胜利女神组合,用女神的形象表现大地神,手持地球献给皇帝。5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钱币上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增多。到了查士丁尼时代,皇帝手托地球,地球上放置十字架的图像组合成为最常见的钱币正面图案,随后也成为拜占庭钱币上的标准图案之一。钱币图案的上述变化反映出,拜占庭帝国(       
A.极力彰显其宗教正统地位B.文化独具一格
C.弘扬古代罗马的法治传统D.民族意识增强
2022-04-26更新 | 73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说:“正是罗马法学家将古代希腊传统下的自然法融汇到罗马法‘躯干’之中,才促使整个罗马法律体系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在罗马有一种法……称为法律解答,即法学家的解答’。”这反映出(       
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C.罗马法律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罗马市民的个人锻炼流行划船、钓鱼和球类游戏等运动,但斗剑,摔角、拳击一直都是帝国“标配”的经典运动项目。这反映了古罗马(       
A.民众的生存危机意识较强B.政府注重丰富市民闲余生活
C.市民阶层的身体素质较高D.体育活动具有浓厚时代烙印
9 . 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曾征服很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
B.通过向周边地区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国家
C.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
D.都依靠类似罗马法等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022-03-31更新 | 40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

——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 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

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
2022-03-23更新 | 510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