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1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社会经历了一场多方面文化知识的复兴,这种知识活动的激增在12世纪达到了高潮。日耳曼人的入侵使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大陆几乎泯灭,但幸运的是古典文化的丰富遗产被修道院的修士抄写保存下来,许多修道院都设立图书馆来保存这些书籍。基督徒收复西班牙之后,大批知识者开始翻译和研究阿拉伯人的著作。西西里国王祖孙三代对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命令学者完成了大量翻译工作。   “12世纪的文艺复兴”正是从这些源泉中获得了生命力,成为西欧学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李艳玲《西欧中世纪的大学与社会》

材料二 永乐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应馆臣之请,为《永乐大典》题序,曰:   “逸秦有燔禁之祸,而斯道中绝;汉兴,六艺之教渐传,而典籍之存可考,由汉而唐,由唐而宋,其制作沿袭,盖有足征;然三代而后,声明文物所可称述者,无非曰汉唐宋而已。洪维我太祖高皇帝,膺受天命,混一舆图,以神圣之资,广述作之奥,兴造礼乐制度,文为博大悠远,同乎圣帝明王之道。朕嗣承鸿基,动思缵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

——摘编自(明)朱棣《永乐大典》序

材料三 1990年5月,   《中华大典》的编纂被批准立项,这部新型巨大类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历代类书,因受时代或观点局限,应收而未收的典籍不少,   《中华大典》无论在资料收集方面,还是在成书的规模上,都将大大超过它们,并且尽量收入经过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学的新成果,以及散失在国外的珍贵典籍。   《中华大典》参照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内容尽可能纳入现代科学分类体系之中。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古代文化典籍在版本的选择、校勘、标点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编纂《中华大典》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摘编自宋应离等《中国当代出版史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12世纪的文艺复兴”产生的“源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大典》编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大典》编纂的意义。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中后期的建筑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这种建筑艺术(       
A.是拜占庭帝国典型的建筑艺术B.反映了西欧世俗文化发展
C.传承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D.带有明显的宗教文化特色
2024-05-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将基督教当做一种文明来对待。马克思·韦伯写过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例如,撒切尔夫人经常说:“我们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后下面完全是讲其保守党主张。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作为一种文明,基督教是人心的凝聚力,在西方历史上曾经是理性的代表,直到理性回归于个人的文艺复兴时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的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分别,其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新教一边,新教因此带有民族教会的性质。这一切都推动了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思想文化为视角说明16世纪宗教改革前西欧地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的表现。以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对基督教的研究方式为例,指出中世纪基督教的“理性”之处。
(2)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后形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对推动“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4-04-10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只能称为“有限君主制”。即使英王征服者威廉、理查二世、法王腓力四世等国王,通常被认为权力很大,但仍不具备宣称或实施“王在法上”的条件。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B.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
2024-03-3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欧洲地图常常把“海洋环绕陆地形成一个O字型,而在亚非之间用水域隔开,构成一个T字型,在这些地图上,耶路撒冷永远属于中央最显著的位置。”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绘制地图的技术领先世界B.流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C.基督教神学影响文化发展D.地圆学说开始为人们所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欧洲教会较为重视婚姻关系,强调不自由人拥有婚姻权,指出婚姻之存在与种族和社会地位无关;奴隶可以结婚,女奴和自由人结婚不得随意休弃,禁止丈夫休弃不能生育的妻子等。这表明当时的欧洲教会(     
A.打破了封建等级秩序B.开始同世俗生活结合起来
C.传承了宗教改革精神D.客观上刺激个人意识觉醒
2024-01-0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写道:“中世纪……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中世纪时(     
A.贵族失去法律特权B.基督教义成为“英美法系”的基础
C.教会权力无人制约D.基督教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023-04-02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     
A.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
C.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2022-07-25更新 | 299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