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这样论述欧洲某一历史时期:一个不受皇帝支配的独立天主教会,代替皇权的封建君主和封建领主;以城市为根据地,在反对贵族、高级教士、最终是君主的过程中有效地行事的新兴的商人阶层。该时期(       
A.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B.封建庄园经济最终解体
C.国王权力凌驾于教权之上D.城市具有较高的自治权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9—10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时间大事
9世纪初版图遍及中欧和西欧的查理曼帝国建立,查理大帝把教皇当作他国土上的一位首席主教。
9世纪末教皇卷入意大利的政治斗争,逐渐成为意大利贵族和罗马党派的权力斗争中的“政治足球”。
962年教皇把“罗马人皇帝”的称号献给了实力强大的德意志君主以寻求保护。
A.教权与王权相结合B.基督教受到严重冲击
C.沿袭罗马帝国传统D.世俗王权加强的趋势
2024-06-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的宗教法理不再坚持以前的“以劳为本”的立场,他们开始把买卖所得到的利润与高利贷所得到的利润区分开来,把付出劳动、时间所得到的金钱与没有付出劳动、时间所得到的金钱区分开来。基督教的这一做法(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B.阻碍了自治城市的发展
C.加速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D.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罗兰之歌》是根据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时期真实战役编写的英雄史诗。诗中宣扬:战胜异教徒,效忠基督教会;一个藩臣可以同时向多位领主效忠的道德观,这在对待上帝诚惶诚恐的基督徒心灵中容不得半点怀疑。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封君封臣制中封君与封臣互有权利和义务
C.骑士文学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活
D.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
2024-05-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为了重现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影响,德皇经常入侵意大利,同教皇正面冲突。1356年,德皇发布“黄金诏书”,明确规定选帝侯制度,萨克森公爵可以在皇位虚悬时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材料集中体现了(     
A.世俗王权逐渐超过教会权力B.政教冲突加剧德意志的分裂
C.封建贵族和君主的相互制衡D.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教会形成
2024-05-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5世纪以来,法兰克的统治者争先恐后地向教会捐赠土地,到8世纪查理大帝统治前,教会占有了全境土地的三分之一;后来,教会占有的土地一度远大于国王。由此可知,当时(       
A.教会强化对民众的精神控制B.教权强大具备坚实的基础
C.教权与王权的矛盾日趋尖锐D.法兰克人什一税负担沉重
2024-05-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无论是根据死因赠与或非死因赠与,还是根据死者临终意愿而留给尊严教会的财产,按照城市议会的慷慨决议,就这些赠与物免于征税。”这一规定(       
A.凸显了罗马法律对物权的保护B.维护了罗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C.为教会聚敛财富大开方便之门D.为议会确立世俗治权提供依据
2024-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它形式多样,如用烧红的铁块来考验嫌疑人,接受者需手握炽铁走六七步,然后将伤口包扎。三天后若伤口化脓,他将被判有罪,反之无罪。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由材料可知,神判法(     
A.确保了司法审判的公正B.凸显了神权高于王权
C.有助于教会对人的控制D.反映教士阶层的腐朽
2024-05-15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记载,修道院的僧侣对古典文学、哲学、法律等世俗学问的研究充满热博。从6世纪开始兼收不做僧侣的“外修生”。教会设立的学校也有许多世俗子弟读书识字。这可以佐证中世纪时期(     
A.教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世俗文化出现复兴的趋势
C.修道院主宰了民众精神生活D.罗马教廷加强了社会控制
2024-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约12世纪中叶,欧洲的学生和教师组织了学术行会,并说服政权当局颁发特许状,以保护学校的权利。这些行会促进了教会学校向大学的转变。到13世纪末,大学已经在罗马、牛津、剑桥以及欧洲的其他城市中纷纷出现了。这表明(     
①行会是维护庄园秩序的机构               ②欧洲城市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办
③中古欧洲文化教育逐步发展               ④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