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教化一词意指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和教育感化。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道德教育,其作为法律中重要的一部分,源生于道德,升华于法律,在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秩序的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律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之中,从社会法学派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代表着所在社会的本质。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孔子关于教化法思想的学说创立于春秋时代,却成就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反观这一现象,可看出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不仅代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属性,更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存的本质规律。

——摘编自乔冠文《孔子教化的法思想价值探析》

材料二:由于外族的入侵和自身的腐朽堕落,罗马帝国后期国力极其衰落,帝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开始违背其制定的法律。这时,教会经常起到维护法律的作用。

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为了保持教会的独立,就必须限制国王的权力,法律理成章地成为规约王权最有效且最有力的“杀手铜”。

随着日耳曼族的大举入侵,当他们用野蛮的手段毁灭古罗马文明的时候,基督教会则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把残留的古罗马法治思想的火种保留了下来。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正是这些罗马法及其法治理念的保留,才有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和人们对法律和正义的不断呼声。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会维护法律的行为所产生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当地民族高压统治的产物。基督教一开始就反对罗马的统治,仇视富人,号召教徒过清贫的生活。基督教诞生后的前三百年里,遭受了罗马帝国多次镇压。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和一些奴隶主贵族、富人和军官的加入,基督教在教义上、组织上和仪式上变得复杂起来;罗马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一部分人逐渐认识到基督教对争取民众和加强统治的重要性。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律,规定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即罗马国教)。

材料二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育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培养对上帝度诚、忠于教权的教士。《圣经》成为学校唯一的教科书。骑士们则在宫廷和贵族家里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礼法教育,以此成为能够维护封建主利益的强悍军人。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出现了。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后来这类学校合并成城市学校,并逐渐促成了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陆续出现,反映了萌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打破了教会对学校的垄断,对欧洲文化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并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性质的变化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教会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不同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世纪末,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皈依罗马教会,并强制臣民信仰天主教,开启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时代。751年,丕平通过捐赠教皇大量土地,成功窃取法兰克王国王位。至9世纪时,不仅教会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1/3以上,教皇也成为欧洲“精神王国”的首领。9世纪后,随着法兰克王国的解体,欧洲封臣逐渐获得其封地的世袭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领主,甚至皇帝(国王)也被迫屈服于大封建主。虽然教会的腐败一度削弱了其统治的实力,但在克里尼派改革家,如教皇利奥九世的领导下,不仅推广了禁欲主义,也打击了世俗领主的势力。

——摘编自张劻娟《试析中世纪天主教鼎盛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虽然使大量古罗马典籍遗失,但部分作品在教堂和修道院里得到了保护,散失在民间的典籍则因神职人员的收集,而得以在教会组织乃至西欧各地流传。随着十字军东征,教会不仅收集了大量古希腊及阿拉伯典籍,还收获了一批懂得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的学者,既填补了中世纪欧洲缺失的希腊文化,也使阿拉伯文明得到一定流传。遍布欧洲的修道院不仅培养了大量从事文化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神职人员,也为这次翻译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且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社会化,形成了大学,如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就是从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学校演变而来的。

——摘编自陈文滨刘开艳《天主教会与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鼎盛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天主教会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即使结婚以后,妇女也还是被告知,不要忘记自己是低贱的,“妻子服从丈夫就像服从上帝一样。丈夫是妻子的上司.就像基督是教会的上司一样。”在多数情况下,妇女处于服从的地位,很难接受教育,传统的厌女症思想全面贬低女性人格……甚至有的法律规定男人可以打他的妻子,从头到脚,都可以鞭打。

1718世纪的荷兰家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现在是慈爱的而不是权威性的控制。当时的一些结婚肖像显示了夫妻双方放松的、不拘礼节的态度,包括亲切的眼神、相互的拥抱等等

——摘编自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对妇女总的影响是迫使妇女走出过去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一些人开始质疑婚姻要求她们顺从丈夫和孩子的假设,结果出现了女杈主义运动,妇女要求平等权利,要求精神独立,夫妻平等、教育平等、婚姻自主、新的生育观、争取民主权利等女权意识萌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中世纪到近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这段论述(     
A.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揭示了中古欧洲发展停滞的原因
C.旨在说明宗教信仰的盲目性D.存在对中世纪时欧洲王权的贬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系统中,人们往往称颂大唐帝国的声威。这一时代的发展不在于政治和军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社会生活方面,装饰艺术既有草原色彩,又有南方色彩;胡凳、胡床在家居生活中日益普遍;葡萄酒、奶酪等也经常出现在中原人的饮食中。在思想方面,文化面貌多元而又活泼。这一时代的整体格局开放宏大。

材料二   在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许多不同族群建立的小国互不相属,彼此攻击。不过,那些侵入欧洲的蛮族领袖和士兵皈依了基督教,他们在行为上受到基督教伦理的约束。基督教构建的教会的网络秩序代替了罗马帝国凌驾于世俗小国的秩序。为了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罗马教会不断地惩处异端,排挤其他教派,不断以权力垄断思想,终于达到“一言堂”的效果。这种强势的神权与封建世俗权力结合,使欧洲文化原有的生机日益枯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对比中国唐代和欧洲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唐代和欧洲中世纪文化发展差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英格兰人从西欧各地招募生源,设立了修道院学校,修道生很少有机会玩耍,必须遵守静默的清规,即使是课间也不准大声说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督教化程度的加深,教区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按教区设置,生源基本局限于本教区。中世纪晚期,黑死病爆发,西欧人口增长乏力,社会各行各业人力资源匮乏。教会和社会各界只能通过教育提高既有人口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供给的效益。14世纪末,英格兰毛纺织业发展迅猛,牵动手工业各个部类逐渐发展起来。15世纪,伦敦创新了丝织业,采矿业、酿酒业等都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培养实用人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教士,手工业者和商人开始独立开办以培养匠人为主的学校,新兴社会阶层办学热情空前高涨。经过中世纪漫长的演进,英格兰率先进入世教育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飞跃不仅是人类教育史的重大进步,也是世界历史走出中世纪的重要标志。

——据陈界《英格兰中世纪教育的演进》


(1)根据材料,指出中世纪英格兰教育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格兰教育演变带来的影响。
2022-07-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