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多次美元危机,许多国家要求将其持有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实施“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并造成美元实际购买力的继续下降。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策越发呈现出单边主义倾向。1969年,尼克松拒绝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与此同时,生产力不断下降、通货膨胀以及与西欧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不断恶化。1971年8月13日,英格兰银行要求美联储对其持有的部分美元做出保证。8月15日晚,尼克松宣布美国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终止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8年4月1日,黄金正式退出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从此进入以美元为主导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美元摆脱了黄金束缚,美国的“国际货币权力”得到极大的扩张。

——摘编自李晓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布雷顿森林体系。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妇女虽获得法律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由于女议员为数甚少,她们被排斥在至关重要的财政委员会或外交委员会之外。20世纪60年代,法国妇女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妇女不必经过丈夫的首肯便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举凡买卖、典押或分期付款购物等事项均需经过夫妻双方同意。但是对女子的歧视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在普通教育方面女童不再受到歧视,但在职业教育方面,对女子的歧视却是惊人的。在社会压力下,女青年继续转向人数过多、收入微薄的行业。

——摘编自王尔庆《法国战后女权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人民的现实诉求,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妇女解放运动。194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了妇女享有同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提出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规定: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通过配合党的工作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法国妇女的处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4-05-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材料一   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

时间概况
自由放任阶段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创建成型阶级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
快速发展阶段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
临缩停滞阶段20世纪80年伐初至2008降低社会福利开支, 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9 年公开数据编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
(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2013 年欧共体(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

1960年提出在成员国实行共同农业政策的建议,目标是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组织
1962年批准成立谷物、猪肉、蛋、禽肉、果蔬、酒等六类农产品的共同市场组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担保基金
1970年推动农场现代化,促进农民职业培训,鼓励老年农民提前退休,更新农业劳动力,帮助落后地区农民发展
1992年将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支持和直接补贴
2000年除继续关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列入政策目标
2003年引入与农业生产“脱钩”的单一补贴项目,支持政策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动物福利“挂钩”
2008年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健康检查”,简化冗余政策,取消限制农民响应市场信号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资源环境挑战的政策措施
2013年强化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整合以土地为基础的支持方法,与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绿色直接补贴结合

——摘编自芦千文《欧盟农业农村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 世纪60年代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共体(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演变的特点及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法国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意走利和日本领导人开会协调经济政策,以共同应时油价高涨和经济衰退。此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八国集团长期主导着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材料二   2009年二十目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发表的宣言指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二十国集目的成员既有美、英、法等八国集团,也有中国、印度等国家.显然具有更走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二十国集团也反映了全球实力与经济权力平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实。在全球重大决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已不再仅仅是“客人”和“观众”。而逐渐成为全球问题的决策者.成为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力量。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八国峰会的主题是什么?这一峰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在对全球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4-03-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生活在社会动荡之中。孔子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认识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主张财富分配要体现出社会公正。西塞罗认为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正义,并指出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孔子始终把道德品行的教育放在首位,而且也看到了法令法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西塞罗宣扬那种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稳固地建立在古罗马的那种传统美德之上,国家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正当和合理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法治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制订的良法要得到普遍的遵循。他们针对各自国家面临的问题设计了种种解决方案,虽然二人都未能解除当时社会长久积聚的种种痼疾,但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却足以称得上是人类永恒的财富。

——摘编自王芳《孔子与西塞罗的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辽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因此二战后西方国家积极推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行为课税。西方国家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将用料多、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大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缓和利益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还采取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比如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战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对农业实行价格支持和补贴制度帮助农民增收,还采取了区城开发政策来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这些措施既缓和了社会矛盾,还保证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条件,即满足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和利润增长的共同需要。

——摘编自王启云《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西塞罗和谐思想的相同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动因。
2024-03-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1959年,我国进口货物中,工业设备、交通器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大幅度增加。195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9.3亿元,比1950年增长2.6倍。十年来,我国与9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同其中29国签订政府间贸易条约和协定。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恢复时期占64%,一五计划期间为78%,1959年达76%。1958年我国对亚非国家(地区)贸易总额达7.2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倍。按1955年中埃双方协定,我国用6万吨钢材交换埃及1.5万吨棉花。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总额1957年达4.5亿美元,1958年达7.3亿美元,比1952年增长9倍。

——摘编自苏星、杨秋宝《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501957年,法国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外贸开始拓展并初具规模。19591979年间出口贸易量年均增长率为8.3%,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8%。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0年的10.6%上升到1979年的17.9%。如表为其外贸国别方向。

贸易国共同市场九国西德美国日本东欧原法郎区国家石油输出国
项目ababababababab
195821.922.211.710.410.25.80.170.33.12.827.537.5
19735556.72319.58.44.71.41.22.73.63.55.1
197749.450.318.517.16.95.720.73.14.53.55.2
197950.151.41816.87.64.81.90.915.17.1

注:(a:占进口总值的%,b:占出口总值的%)

——摘编自邓力平《战后法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59年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79年法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并简析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发展对外贸易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197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