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2 .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长期萧条,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工人运动高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运动除了镇压之外,也实行社会改良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笼络工人的手段。188318841889年,德国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及残废保险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借鉴和学习德国。1911年,英国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强制性失业保障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

——摘编自陶承德等《科技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大众通过民主制度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政府为了增强合法性,避免导致大众退出社会合作,同时为了减缓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竞争压力,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结果,社会福利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攀升,20世纪60年代达到最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自由主义者开始怀疑这些支出的正当性和效果,他们怀念低成本的政府,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代价过于高昂,将破坏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社会风尚。

——摘编自【美】维托·坦齐等《20世纪的公共支出》,【法】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待工人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3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0-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贷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率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实施的主要背景。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2016-12-13更新 | 100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一、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6 . 古往今来,“治民”与“济民”都是中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手段,也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中世纪英国济贫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宗教慈善救济。出于教义熏染和人道关怀,宗教慈善救济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国家和政府的济贫责任。1601年,在汲取以往济贫经验的基础上,英国政府出台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这标志着英国进入“旧济贫法”时代……1834年8月,英国政府出台《济贫法修正法案》。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相继出台,标志着英国“济贫法”走向历史终结,英国自豪地宣称进入福利国家建设行列,号称对每一位国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摘编自薛俊强、吴大娟《恩格斯对英国“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材料三“英美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的行为”

阶段一战前到1930年大萧条时期二战前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区治理主题社区睦邻运动社区救助社区发展社区复兴
国家行为基本没有有限介人积极干预后撤
主要行动主体社区组织美国:国家救济
英国:社会自助
国家+社区发展公司非政府组织+国家
国家行为哲学古典自由主义美国:向凯恩斯主义求助
英国:仍以自由主义为主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摘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以英美国家的百年实践为例》


(1)写出北宋儒学士人教化乡里范本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至明清乡约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宗教慈善救济”的思想来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英国‘济贫法’走向历史终结”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任选一个阶段阐述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行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2-12-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针对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美国的黑人积极提出法律诉讼以捍卫权利。1948年,法院裁定"应允许黑人进入各州立大学";不久,栽定"为黑人学生单独开办的黑人班不平等";在1954年,法院裁定"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针对美国长期以来对黑人选举权的阻碍,1962年,沃尔瑟阿的黑人要求开办一所黑人选民登记学校,这遭到了当地选举机构与警局的恶意阻止。两名静坐抗议的黑人青年遭到了警察的逮捕,而这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静坐抗议。

——摘编自李楠《布朗案判决与美国黑人受教育权的演变》

材料二   


说明:1955年,黑人民权运动行动主义者帕克斯乘坐公共汽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背察建捕,当地5万多名黑人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说明: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任何形式的隔离与歧视。禁止私营雇主和任何雇佣单位、团体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民族和性别的缘故歧视申请就业者。其中"性别"两字是众议院对民权法激烈辩论两周之后,民主党议员霍华德史密斯提出一项修正案时加进去的。《民权法》通过后,约翰逊总统任命五人组成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来监督《民权法》的实施情况。1965年通过的选举法则规定: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

——摘编自【美了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黑人民权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8 . 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莫之能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材料二∶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遣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懒惰,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政治伦理。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初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效率与公平”为题,对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予以评述。(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理由充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1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因此,德国先后制定了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扣1889年《老年保险法》。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雇工与雇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此后,三项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1911年,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这些“湿和的手段”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还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

——摘编自丁建定《试论近代晚期西欧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影响。
2023-01-29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美国电影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在美国,早期人们主要是到镍币影院观看电影。这种廉价的娱乐满足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美国移民的需求,因此大受欢迎。镍币影院的成功刺激带动了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为美国影业主导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好莱坞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户外拍片,地貌多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周期,于是大批的制片人纷至沓来。一战爆发后,欧洲电影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很大打击,美国则借机大规模进军国际电影市场,一战结束后,好莱坞便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影业。到1920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收入来自对外电影出口。20世纪20年代末期,好莱坞在技术层面进行了革命,于是有声电影诞生。三四十年代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蔡卫《美国电影艺术史》

材料二1960年代前后是美国的多事之秋,美国人遭遇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好莱坞电影进入严冬期。1967年成为美国影史上的转折点,此后直至80年代后期,美国电影进入新好莱坞时期。该阶段电影一改前一时期中庸保守的倾向,大胆揭露各种时弊,质疑旧传统与旧秩序,更为贴近社会现实。如电影《毕业生》再现了年轻人的信仰失落与精神迷茫;《野战排》揭露越战带来的肉体和心灵创伤;《飞跃疯人院》强调反对压迫,追求自由、自我的美国精神。在这一阶段,好莱坞类型片注重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人物形象前卫,时尚元素增加。同时不断探索新模式,比如制作低成本、反主流的独立电影,此外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出宽银幕电影,提升观众观影体验。透过电影传达出的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了银幕前的全球观众,而电影中某种关于暴力、性与享乐主义的负面元素也在日益侵蚀着青少年等迷茫群体的心灵。

——摘编自苏兴莎《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电影业能够引领全球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好莱坞时期美国电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