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体系的历史分期(18402008

时间节点资本主义的性质权力的组织形式资本/货币汇兑
1840金竞争性/工业霸权/民族国家受限/金银复本位制
1870竞争性/金融帝国/权力较量自由/金本位制
1914竞争性/金融国际对抗/民族国家债务/货币无序
1945嵌入式/工业霸权/多边组织/民族国家/全球政治组织受限/固定汇率
1979嵌入式/金融单边主义自由/浮动汇率
2008多极化多边制度/全球治理?竞争/协调管理?

——摘编自(法)雅克·米斯特拉尔《货币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表内容,请以新的时间尺度划分历史分期、概括各时期国际体系(或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个时期进行历史解释。
2021-11-30更新 | 624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开始增多,矛盾与冲突也随之增加,构建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逐渐成为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经济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

——人教版教材《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大国集团建立的,主要治理机制包括协调国际政治的联合国、协调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以及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七国集团”等,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没有通过全球治理体制的民主化接纳新兴市场的利益和声音,这种冲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肯定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国际社会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共识,但事实上,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是双轨制:多元主义秩序与强权秩序并存并行。

——摘编自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影响英国调整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其核心内容。指出英国“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和典型事例。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鼓吹对外扩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特点。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20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摘编自田传志《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的回顾》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3-13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凌源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修正案》,废止了其中关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规定。到战争结束,美国陆军人数由战前的500万增加到1000万;海军由不足50万人增加到460万人,拥有的各类舰只由几千艘增加到91000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陆军航空队服役人数由30万增加到230万,作战飞机由1500架增加到70000架。
材料二   191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伤残退伍军人资助法”规定,联邦政府对一战中伤残的退伍军人提供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资助。美国国会于1944年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基本内容有:联邦政府对在二战中服兵役超过90天的美国公民提供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因战争中断深造机会的美国公民提供资助,让他们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或训练;对不能马上就业的退伍军人提供适当的失业救济金,在各州建立健全机构以向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咨询,妥善安排退伍军人就业。195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令,向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国退伍军人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资助。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凡1955年1月31日后服役达6个月以上的美国公民,均可享受“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中规定的各项待遇,把资助退伍军人接受教育训练作为联邦的永久性政策。
——摘编自续润华、宁贵星《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征兵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退伍军人政策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土耳其境内的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1936年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条约,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
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大国一系列的角逐谈判,苏联想控制海峡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德苏之间保持中立。
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土耳其认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的目标就是使土耳其孤立于西方,最终被纳入苏联影响下的附庸国。1945年7月土耳其政府照会英美,正式就海峡问题向两国提出援助请求。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已接受了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新重大利益,中东冷战的战略边界由此划定。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
——摘编自梁强《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39-19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途径及影响。
2016-1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16历史试卷
7 .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历史悲剧重要见证”遗址的历史意义,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
2016-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历史卷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使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乌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掀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大会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1950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由各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宗教界人士担任理事。随着美苏“冷战”加剧,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战争的危险增大。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纷纷挺身而出,反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1955年,由两位科学巨人发起签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呼吁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不断升级,各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时越战浪潮,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也举行了各种声援美国反战运动的集会和游行,由此形成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又一高潮。……1979年北约通过决议,针对苏联在东欧部署导弹的情况,决定在西欧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西欧人民的强烈发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强调“欧洲应该置身于超级大国的核冲突之外”。这场规模巨大的和平运动从欧洲迅速波及到整个世界,形成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三次高潮。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 ,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摘编自岳麓版《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神州智达高三第三次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 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古代华夏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
2016-12-12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谨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