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地区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该运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主要推动者。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随着国际秩序中地区整合的速度上升,周边国家合作需求增加,上合坦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

——编自平《上海合作红织:继往开来前景广阔》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和非洲联服确立了在发展战略、开展和平安全、加强公共卫生、开展人力贤源开发、密切在国际与地区事务联系上的五个领域合作,前四个主要在于促进非盟在安全、卫生、人力资源、规上的能力建设,这种并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与西方附有多重政治条件的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了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拓展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空间。

——摘编自《王毅中国与非盟五个优先合作领域》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在合作方面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时代背及积极影响。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1019日,毛泽东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理苏瓦拉底时指出:要注意中间地带的重要性问题。他认为,在这个地带的一边是社会主义阵营,另一边是美国。中间地带从英国一直到拉丁美洲。这个地带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国家,包括有三种性质的国家。第一类是拥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第二类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有的已经取得民族解放,有的还在争取民族解放;第三类是在欧洲的不拥有殖民地的自由国家。他还认为,在这些中间地带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内部纠纷。这些纠纷应该用和平方法来解决。

——摘编自李捷《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凡通过战争方式产生的格局,大致需要34年或45年,因为打一场世界性战争充其量是几年的时间。但在和平条件下要形成一个新格局却要经过十倍以上的时间。70年代开始的多极化到80年代末只走完了第一阶段的进程,这已经是20年的光景。第二阶段从90年代开始,90年代以来,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强势地位,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日本和德国,它拥有比其他大国更先进的科技水平、人才资源和地缘优势等条件。1997年以来,东亚地区多数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又使美国的一超地位相应加强。

——摘编自顾关福《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

(1)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解读材料一中毛泽东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新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鸡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街”—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2023-11-08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脱钩战略问世,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扭转现行状况的代表性主张。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挣脱旧殖民主义的奴役并取得独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力量,持续表达自身摆脱依附、独立发展的正义诉求。以不结盟运动为象征,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去依附脱钩主体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初步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度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发展中国家崛起带来的挑战,也喊出了脱钩的口号,试图同具有战略竞争关系的特定国家断然脱离有关领域的密切联系,以维持优势、独霸资源、摆脱困局,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招牌。一些西方大国政府和保守政客出于自身体制危机和无力应对发展困局的窘况,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压制、围堵发展中国家崛起,以求继续维持霸权。

——摘编自许鹏《脱钩:去依附战略与“逆全球化”思潮之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脱钩战略”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力量的变化,据此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12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但由于大国的控制,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这次会议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最后于198212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并对公海等重要概念作了界定。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提出建设具有近海作战能力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20世纪70年代鉴于钓鱼岛纠纷,中国声明: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访日时建议双方先搁置争议。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确立“近海积极防御”战略并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对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多次宣示主权并进行有限自卫还击,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重要的海洋法规。20世纪90年代与东盟有关国家就对话与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端达成协议,并与东盟国家在促进航运、通信安全、打击海盗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等领域进行合作。1996年以后,中国先后编制《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可持续协调发展,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罗德希《论我国海权的发展演变与海权互动——国家身份转换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权战略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海上单极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的国际组织】

20世纪以来,国际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1世纪初已超过5.8万个,其中既有以政治和国际安全为中心的综合性国际组织,也有地区性的国际组织,还出现了各种专门业务性的国际合作机构。

——摘编自《国际组织年鉴》

根据材料,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组织的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江西·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学者福山于1992年出版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该书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点。一、20世纪末,从苏联、东欧到拉美和亚洲,“强权政府”大面积塌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和意识形态胜利,而且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这种状态。二、西方应该“帮助”其他国家建立西方式的“民选政府”。三、科技及其引起的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动力,并将导致所有国家和地区“奔驰在同一条道路上”。该书引起广泛讨论。美国《华盛顿邮报》赞其“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目前全世界的变化的深刻研究”;中国译者表示其立场及观点是错误的,仅就当时主要的一些现象就妄下断言的研究方法是“偏颇”的,拉美大部分学者也持此议。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等

选取材料中该书至少两点主张,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就该书存在的不妥之处进行论证。(要求:结合史实,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815年以后一直采取不结盟政策,即所谓的“光荣孤立”政策。这不意味着不与其他国家合作,“光荣孤立”只意味着英国在任何时候都不与其他国家缔结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不让自己被别国的利益拖入战争,从而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独善其身的地位。19世纪末,欧洲大国纷纷结盟,英国认为这些结盟有助于维持欧洲的均势。

——摘编自刘成《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

材料二   二战期间,戴高乐与丘吉尔讨论欧洲前景时,丘吉尔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他对戴高乐说:“在大海和你之间,我将始终选择大海。”这深深印在了戴高乐的脑海之中,他认为英国是一匹“潜伏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它始终向往辽阔海域,而不是欧洲大陆”。

——摘编自(法)让·拉古都尔《戴高乐全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孤立”政策的本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法、德三国关系为例,概述20世纪上半叶英国为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脱欧。
(3)结合上述内容,说明影响英国和欧洲大陆关系的因素。
2024-05-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历史押题密卷A卷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在中东地区还没有明确的战略利益可言。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在中东的石油供应安全利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护石油供应安全的核心利益,日本改变了“随美亲以”的中东政策,转向支持阿拉伯国家。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与沙特和阿联酋在日本建立联合石油储备基地。日本一直对巴勒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日本对中东的援助一直保持在占日本官方开发援助10%左右的较高水平,其数额一直在增加。日本自卫队开始频繁出现在中东地区。在八国集团框架内,日本在2008年7月举行的峰会上签署了关于包括切断恐怖主义资金来源、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加强反恐等措施在内的《八国集团首脑反恐对策声明》。在联合国框架内,日本也参与了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斗争。

——摘编自陈沫《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历史建构与现实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日本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深层动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