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20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

时间

中心城市

所在区域

14~15世纪

成尼斯、佛罗伦萨等

北意大利

17世纪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8~19世纪中后期

伦敦

英国

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华盛额、纽约等

美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东京、香港、新加坡等

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上海、深圳等

中国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2-07-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材料二   当持续的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时,西德和其他国家就开始引进外国劳工加入本国的劳动大军。战后欧洲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前欧洲殖民地的移民也大批涌入。客籍工人和移民成百万地涌进欧洲,后来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不满,在经济状况欠佳时尤其如此。大型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导致新的、经常具有种族因素的社会摩擦,考验着种族和文化上日益多元化的欧洲社会的适应性和宽容度。

材料三   西欧在经济上扩张的同时,它在一个整合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系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无数关于欧洲联合的提议。二战后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强化了一个理念,即西欧的未来在于一体化。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曾经强烈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1949年来自10个国家的国会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欧洲理事会,希望它成为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立法机构。尽管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数目逐年增加,并继续支持欧洲联合的思想,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的重心在欧洲,在这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强权和实力著称的英、法等战胜国,他们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排斥了社会主义苏联,将战败国踩在脚下,广大中小国家的作用“仅是举手通过最高委员会已做出的决定”,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凡尔赛和约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在达成协议后,它的实施进程也举步维艰。战胜国试图把一切当时能拿走的德国财富都拿走,一时不能拿走的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拿走。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打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在德国蔓延。

——摘编自赖凡《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看二战起源》

材料二   二战后很长时间内,美国多任政府均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在美国看来只有统一强大的欧洲才能有效地“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可以避免德国民族主义死灰复燃,欧洲复兴也是美国经济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鉴于政治上和经济上新的局面,美国决定重新调整对欧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逐渐清晰,形成了“新欧洲”战略,称反对美国的法德等大国为“老欧洲”,支持美国的中东欧国家为“新欧洲”,积极介入欧盟扩大事务,支持亲美国家入盟,以此增加约束和控制欧盟的筹码。

——摘编自华芳《美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谢先泽《从国家利益看美国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以东西方冷战对峙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宣告终结。冷战的结束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主权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在西方纷纷出现了挑战国家主权原则的各种所谓新理论,如“主权演变论”“主权弱化论”,世界的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局部的战争。

——摘编自房乐宪《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看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经济格局的理解。
2022-07-14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表(1494—2020年)


材料二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全球领导权周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022-07-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是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据另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这个新的世界市场已经成为能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存在。这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并不是完全互相封闭的,而是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微电子、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既相互竞争也有合作。在内部,它们在各自体系内加深合作,推进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发展;在外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实现途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经济新变化对当今世界有何影响。
2022-07-0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出现了“第三世界”。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9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经过一系列努力,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但是,这一完整的海洋法体系的确立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指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的媒体大幅报道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194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一些政治家、大部分媒体和宗教出版物对苏联在东欧等地区的行动作了负面解释,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竭力使人们相信,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19465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60%的被调查者相信苏联想支配整个世界。

—摘编自刘疆《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演变历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这又使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几十年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新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的结果。

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21世纪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哪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就两极格局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设计一个目录并加以解读。(要求:目录内容简明扼要,解读符合历史逻辑)
2022-07-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