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议会立法和改革

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独占权,任何英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
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
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针对贫民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要求地方卫生委员会
必须提供新鲜水并负责处理污水,改善居住环境等。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开放沿海贸易。
1867年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1884年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
1900年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
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措施,建造工人住房。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0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明史的书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史的书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的世界文明通史代表性著作

著作

作者

国籍

框架

《文明简史》

1886

古斯塔

·杜库雷

法国

全书分为6篇,分别为东方古老民族、希腊文明、罗马世界、中世纪、现代、当代。其中东方古老民族中介绍了埃及、亚述、巴比伦、犹太、腓尼基、印度、波斯,中世纪中谈到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文明,其他内容均为欧洲文明。

《文明史》

1887

埃默里·亚当斯·艾伦

美国

第一卷史前世界,或者,消失的种族主要介绍了欧洲和美洲的史前民族,第二卷古代世界,或者,历史的开端主要介绍了埃及人和中东地区闪米特人的历史,第三卷中世纪世界,或者,黑暗时代包括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文明,第四卷现代世界,或者,当今文明地理大发现19世纪末的欧洲文明史。

《文明史》

1888

查尔斯·塞诺博斯

法国

第一卷古代文明介绍了古代近东和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其中重点介绍了希腊和罗马;第二卷中世纪与现代文明主要讲述罗马帝国衰亡后到17世纪的欧洲文明史,其26章中有1章介绍十字军东征时涉及伊斯兰文明;第三卷当代文明史以讲述欧洲文明史为主,同时有2章分别介绍美洲的新兴国家和欧洲本土之外的欧洲人。

《人类进步史:一部文明简史》(1896


弗兰克·布莱克马尔

美国

据刘文

文明的开端一篇中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历史,其他各篇章均为西方文明
明《西方帝国年代的文明史书写与帝国主义叙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明史的书写。
2023-11-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山东·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

——摘自(美)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英美两国政治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一种剧烈变化,即吉登斯所说的“现代社会制度从传统的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是断裂的”。这种“断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性时代到来的绝对速度:二是现代化变迁的范围;三是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即在旧秩序中无法简单找到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


运用所学知识,在中外历史中各举一例,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赞成该观点或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用史实阐述理由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学者布莱克划分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学者罗荣渠划分的现代化模式
模式一:由英国和法国组成。政治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很早,现代化挑战主要来自内部,社会转型是渐进的。
模式二:由英、法的殖民地组成,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脱离了母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国家权威比较微弱。
模式三:包括德国及一些东欧国家。 具有外国模式的明显特征(多是强加或通过武力引进),国家建设道路漫长,民族主义情绪激烈。
模式四:拉丁美洲。
模式五:包括俄国、日本、中国等国。在受到现代化挑战之前,已经奠定了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基础;其政府本身,能够主动地回应现代化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使其在外来压力下仍能够保持自身完整,却也阻碍了社会转型。
模式六:包括东南亚、中东伊斯兰地区。
模式七: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主。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这一类型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并逐步趋于成熟。
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构+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枸”。这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定向发展,至今只具雏型。
发展中国家的混合式现代化模式:“混合经济+自由市场+集权或分权现代国家机构”。政治上有反西方主义色彩,经济上则受西方强大吸引力或仍然不能摆脱依赖性,从而形成一种边缘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东亚现代化模式:其共同特征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突入,东亚被卷入世界巨变的大潮,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也即从自身衰败化、边缘化与半边缘化,走向革命化和现代化。

——根据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相关资料整理


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把现代化进程分为不同的模式。请提炼出上述材料中划分现代化模式的一种具体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要求标准清晰准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耶稣会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他们并不是推动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催化剂。传教士只是代表西学的一缕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却从未照射到其他地方,他们充其量只是给几乎不可变更的中华文明带来了一阵微微的颤抖而已。中国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致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讽刺的是,恰恰就在西学在中国衰微后不久,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进展。与此相反,中国的士人却在他们“繁华的往昔”里寻找行动的指南,并专注于古代经籍的研究。欧洲在探索进步的道路上突飞猛进,而中国却鼾睡在辉煌的梦境里。把中国从它的睡梦中推醒,需要做出远比耶稣会士所能做出的更夸张、更猛烈的举动。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历史走向(1500-1900)”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是理解现代性的核心概念,追溯其历史对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变化具有重要义。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讨论和定义至今都有重大影响。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财富创造能力背后,马克思看到人类生而有之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制度使致富的欲望和才干得以发挥到极致。资本家通过压迫和剥削劳工阶层追逐利润。列宁则认为,借助政治权力的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真谛所在。

——摘编自【德】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某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中,作出如下探究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史实核心
西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渊源1417世纪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51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个人信仰自由
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阐释: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参照上述设计示例,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1-07更新 | 38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