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权。从法律角度讲,英王是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其活动是属礼仪性的,只是形式上履行批准手续。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出的下议院议员,然后经本党议会党团选举成为政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就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因此,政府首脑既控制内阁又控制议会。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主要的立法创始人。总统的产生是先由各选区选民选举“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总统,总统选拔的政府人员,需由参议院批准,但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

——摘编自董海岭《浅议英美两国议会与政体的区别》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各地选举条例规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人士,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各级权力机关参议会的选举,又都有被选为人民代表参议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利。所有选民不受性别、职业、财产等限制,各级参议会名额和人民代表的产生均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即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等。在陕甘宁边区,相比于土地革命时期,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自下而上,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创造出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政治局面。同时,影响与推动了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组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材料二:潘恩的思想极大鼓舞了北美民众,他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人权论》是他为了捍卫法国革命的原则而作,他再次提倡普遍的个人权利,追求全面平等,认为民众不仅能够将现存政府推翻,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订立宪法。此书一出,潘恩立刻被英国法庭以

“煽动叛乱罪”进行审判。当他热情洋溢地把该书献给“第二祖国”美国时,它并没有像《常识》那样给潘恩带来无上荣耀,其宣扬的激进民主理论在美国再也不受欢迎,他的晚年在一片孤苦凄凉中度过。

——摘编自金更兴《论潘恩的权利观》

材料三: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股为潘恩恢复名誉的热潮。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工业城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潘恩被冠以“人类权利的维护者”称号。1837年,美国社会为潘恩建造墓碑的募集活动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停止,大部分捐赠数额为25美分到2美元不等,绝大多数捐献者可能并不富裕。1856年,在辛辛那提的一场纪念活动上,筹备会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潘恩的灵魂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时代,它会跨越重洋,穿越时空,警示我们不能让“自由”的“危机”在当今社会再度上演。

——摘编自毛琼洁《试论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及其在北美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前后是如何实践潘恩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潘恩形象在北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以“近代美国文明”为例,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政府谋求强化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鉴于此,殖民地民众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大辩论。这场政治大辩论从伸张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开始,逐步发展到否认英国对北美的宗主权,他们阐述了反对英国政策的理由,为进行革命寻找理论根据。通过这场辩论,北美民众对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的认识更为清醒,维护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信念逐渐明确。欧洲的政治哲学在辩论中转化为北美民众的常识,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政治自由主义。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出现了“弗吉尼亚方案”“新泽西方案”“康涅狄格妥协方案”。“弗吉尼亚方案”提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照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进行分配”,“完善中央政府的组织,国会设两院,国会外增设行政和司法机关”,试图通过一场平静的革命,把陈旧无能的体系扔在一边。而“新泽西方案”则主张统一赋予联邦国会征税权、管理商业权、司法权,同时保留邦联条例关于大小州有同等表决权的规定。此次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康涅狄格妥协方案”:中央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得受地方侵犯;各州立法不得与中央相违背;两院制立法机构中,众议院每州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数目决定,每州都有两名参议院代表。该制宪会议辩论进行了近4个月,最终达成的宪法草案对美国宪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通史: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开展“政治大辩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具体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不仅是美国立国的基本制度,也是它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原则。联邦制的确立,为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美国最终实行联邦制,除了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直接原因外,其他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在13个殖民地上,虽然都有总督和议会,但在其组织形式、产生的方式以及职能方面不尽相同。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各地区的环境不同,根据环境需要而规定政治统治形式,造就了美国人民不拘泥于旧制度模式而从实际开基立业的创新观念。自反英斗争开始后,一些政治思想家就已经在探索13个殖民地如何实现政治统一的问题。1767年,迪金森首次提出了联邦制思想。其后,威尔逊在《英国议会权限探讨》、杰斐逊在《英属美洲权利综论》、亚当斯在《新英格兰人》论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为了论证在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汉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希腊共和国联盟、亚该亚同盟、瑞士各州联合和尼德兰联盟的特点及其历史命运,这些联盟给美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张定河《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联邦与州政府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避免机构重叠和最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联邦就国家事务(国防、外交等)立法;各州依本州除国家事务外的其他所有事务立法,避免立法无据或无针对性;由于分权管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明确分工。

——摘编自《美国联邦机制的四大优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意义。
6 . 【美国黑人民权问题】

材料一



                                             非洲裔美国人的迁徙图(1910-1920年)

一战前在芝加哥有3000名黑人在工厂里工作,但在1920年却超过了1.5万人。北方的劳工机构和铁路部分积极地到南方招募黑人,到1920年,有300万以上黑人加入向北方的“大迁徙’中。这场持续到20年代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对美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1941年,即使在北方各州,黑人们处境依然悲惨。他们无论居住、饮食、出行、工作,还是入学都无法享受同白人一样的自由。黑人从战争早期的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中获益甚少。但是必须承认,二战中还是有很多黑人在军工厂谋得了职位,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175万以上南方黑人涌入北部和西部城市,有些黑人还成为熟练工人以及专门职业者,不过他们依然难以摆脱由来已久的种族偏见。1943年,底特律爆发了种族骚乱,起因是一项公共住房计划。该计划试图把大批黑人安置在波兰裔美国人的社区附近,结果招致了强烈的敌对情绪。当时的底特律早已充斥着各色就业大军,新到的黑人移民数量极多,一年之内就有5万以上,给住房和公用设施造成极大负担,最终演化为严重骚乱。

——摘编自法拉格《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初美国“大迁徙”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自建国以来的黑人民权问题。
2024-02-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内容摘编

联邦权力联邦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课税与借债权、币制权、通商立法权、衡量立法权、交通立法权、归化立法权、某些民事和刑事立法权等
领土“国会得准许新州加入本联邦……国会有权处理并制定有关合众国所属土地或其他财产之一切必要法规与条例”
政体合众国应保障本联邦中的各州实行共和政体。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且总统在履行职务前要宣誓效忠宪法,向人民负责
国家机构与权力关系总统可以限制国会的活动,国会也可以限制总统的权力甚至有权弹劾和审判总统,最高法院可以限制国会和总统的权力,总统及参议院在任命最高法官方面的决定权也可对法官起制约作用
发展经济“对于从各州输出的货物不得征收直接税或间接税”“非经国会同意,任何州不得对进口和出口货物征收进口税和间接税,但为执行其检查法令所绝对必要的除外”“非经国会同意,任何州不得征收船舶吨位税”

——摘编自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疏漏及弥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颁布的意义。
8 . 【北美独立战争和制度创建】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大英帝国逐渐对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丧失了吸引力。为了应对七年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境,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增加新税,整顿帝国秩序。国会期望北美殖民地能分担部分帝国税务并遵守帝国的贸易政策。但国会的法案在北美极为不得人心。殖民地居民对强制实行的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对进口的很多商品课税)以及茶叶法案(1773年)尤为不满……驻兵法(1765年)同样触怒了殖民地的居民,因为这个法案要求他们为英国军队提供住宿。

作为对英国政策的回应,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他们提出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口号来回应英国国会的新税制。他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袭击英国官员,组织了如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这样的抗议活动。……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小规模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①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②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③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2)在材料二中任选两条托克维尔关于美国民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设计自己的政府制度时,将民主理念放在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序章中,特别提出人民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人民的权利是“不言可喻”的。美国宪法中,除了正文确定了许多人民应有的权利以外,又特别加了一些附加条款,以确实保障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权利及不自证其罪的权利等。州权与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配,从立国以来,就是美国政治上的重要课题,至今依然如此。美国人民投票权的逐渐扩大也不是一蹴而成的。例如,妇女长久没有投票权;未取得合法的选举权;也没有独立的财产权。1848年,美国妇女开始争取妇女权利,尤其是参政权。

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努力,妇女参政权才完全落实。非洲人种(黑奴的子孙)为了争取应有的参政权和其他权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民权运动,才取得应有的民权。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批判》

材料二   《临时约法》在《总纲》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主权在民”,宣称:“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依法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秘密、迁徙、宗教等。人民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之权。其中有关居住迁徙之自由的规定突破了传统社会政治对人民迁徙自由的限制。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部宪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之处,并评价《临时约法》中有关“人民权利”的规定。
2024-04-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和行政权可以赋予一些官员或常设机构,而这两种权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立法权体现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则是执行国家的一般意志。立法机构要么由人民执掌(小国),要么实行代议制(大国),代议制由各个选区选举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讨论,代表由人民授权。同时立法机构应该由两部分构成,除了人民选举的代表之外,另一部分由贵族集团构成,两部分分别集会、分别讨论,互相遏制。孟德斯鸠认为,行政权归于君主。君主通过否决权参与立法,但不能通过创议权参与;他的手下却要受到立法机构的审查和惩罚。

——摘编自马剑银《孟德斯鸠语境中的“法”及其“精神”——重读<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17875月,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历时127天的制宪会议,并最终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这部有形和成文的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制政府。根据宪法原则,政府的横向权力分割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执掌;国会议员和总统分别由地方选民和全国选民通过选举人团选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和参议院通过任命。政府的纵向权力分割于联邦与州和地方政府,为州和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延续美国的地方自治传统。

——摘编石庆环、李俊霖《英美两国宪政体制的源流及其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不同之处,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其主要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