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人权宣言》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人权宣言》从原则上提出各项基本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赵铁生《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宪章——<人权宣言>》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更关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顾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是这部宪法的核心。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主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材料五   1857年末改革诏令发布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沙皇依靠高效的官僚机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且制定出相当完备的改革法案。这表明历史积攒的隐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力量既来自农奴制的思想危机和克里米亚战败后的政治危机,也来自于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不断改革。索洛维约夫说:“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发挥了主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他促使贵族主动提出改革,在形式上保障了贵族对改革的参与权,使得改革没有变成贵族与沙皇的公开冲突。在最为关键的土地和赎买问题上,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平衡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公正立场。在政治斗争中,他对贵族和政府的方案都采取了模糊立场这就保证了贵族对沙皇的信心,同时转移了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沙皇的保护下,编纂委员会(改革的中心机构)的主要成果得到保留。

——摘编自张广翔等《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材料七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八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标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阐释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7)材料七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历史纵横
(9)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世界意义。
2 . 法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材料一   1789年《人权宣言》通过后,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以下为8月27日一9月11日的主要观点节录:穆尼埃:为了保证行政权力不受立法权力的任何侵犯,应规定议员们的决议成为法律之前,必须经过国王批准。西耶斯:任何否决权,不论是绝对否决权还是暂时否决权,在我看来将变成一种专制制度,一种为反对全体国民而发出的密札。罗伯斯庇尔:法律是公意的表现。谁要认为一个人可以反对法律,谁就确信个人的意志高于全体的意志。那么,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什么也不是,个人就是一切。米拉波:危险并不是来自国王,而是来自于议员们。而借助国王将能拥有一种牵制他们的手段。国王是人民反对僭权的议员们的天然盟友。拉法耶特:借鉴美国的模式,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暂停执行某项法令的否决权,可以给国王暂时的否决权。在9月11日的表决中,议会通过了国王否决权的有效期为两届议会的决定。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的内容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得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1)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5年宪法对总统权力的制约。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3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具体事物、现象一般性认识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中共光辉历程
B《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浪漫主义
A.AB.BC.CD.D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四个国家政体的共同点。
2019-12-19更新 | 56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概括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例说明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04次组卷 | 7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二   革命中的法国群众经常性地处在一种怀疑一切、打到一切的感情冲动之中……使政治斗争演变为被感情而非理智所左右,形成一种各派之间无休止争斗的所谓内战式政治风波。……更为重要的是,民众的这股巨大政治感情并没有随着革命的结束而销声匿迹……从大革命结束后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法国仍旧在不停地上演着革命、暴动、政变、起义等血腥的悲剧。

——摘编自陈晓律等《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人权宣言》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法国革命的何种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议会中就出现了两个相对稳定的政治集团---托利党和辉格党。它们在组织上都很松散,在议会选举时,各地的两党支持者可能成立临时俱乐部,选举一结束,即告解散。此时内阁的组阁权是由国王授予的。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称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1868年,保守党先把各选区委员会联合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因而赢得了1874年大选胜利。1877年,自由党也建立了全国性的党组织系统。与此同时,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议会选举的结果直接决定哪个政党上台组阁。英国实现了基于议会多数的两党轮流执政。后来,自由党的地位被工党取代。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在政党出现以前,法国已经存在着许多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并开展活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现代意义的政党及政党制度才得以在法国确立和发展起来。第三共和国议会制的健全和发展,普选制的扩大,为政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法国各政治派别纷纷组成政党,如激进党、共和民主联盟等。在这些政党和处在变换中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第三共和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的突出特点是政党林立、软弱涣散、变化无常,林立的各政党因大小不同,在议会中所占有的席位各异,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议会中保持绝对多数。因此,往往由几个政党结成政党联盟,共同组织政府,联合执政。

——摘编自张忠、陈应珍《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党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党政治与英国政党政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因素。
2021-07-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到预定的目标。结果,经过拿破仑的个人独裁,又回到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后来,法国陆续采用一系列的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包括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每一次革命中又有好多次晓得革命或暴力夺权事件。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共和”就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南部和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等问题上的妥协,然而,这仅仅只是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无数重大妥协行动的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并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