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仅用暴力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用法律形式巩固革命的成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限制王权的法律文献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法律文件,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0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民法典
(1)英国资产阶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的什么文献宣告了美国的诞生?该文献有什么局限性?
(3)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4)180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民法典,它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这部法典体现了哪些重要的原则?
(5)从以上文献的内容来看,三个国家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
2023-12-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启蒙思想的主流。由于英国革命的目标始终停留于限制王权而非消灭王杈。这些主张符合当时英国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但是对于后来欧洲大多数国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王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状况来说,这些主张显然不符合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下面是17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对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多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法国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被认为是德国间谍,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1897年,法国文坛领袖左拉在《费加罗报》上发表文章要求重审此案。次年,左拉还写了一封致总统的公开信,并发表在《震旦报》上,该报主编乔治·克里孟梭给公开信冠上了“我控诉!”的通栏标题。公开信发表后,《震旦报》连续刊登“抗议”并征求签名支持,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签名响应,他们大多是大学里的师生或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学者,此外还有作家、艺术家、建筑师、律师、医生等。当克里孟梭写出“来自各个地方的所有知识分子为了一种理念而汇集在一起”这句话的时候,法国知识分子自此“诞生”。他们走出各自的专业领域,利用自己的声望,从全人类共同奉行的一些价值信条出发,以各种方式全面“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他们以强烈的公共关怀和显著的独立人格著称于世,被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奉为楷模。

——摘编自吕一民、朱晓罕《法国知识分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知识分子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素养。
2023-11-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同情,他们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学习的榜样,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联邦宪法的再版。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制,并将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前言。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就国王的行政权作出特别说明:“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依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宪法为公民规定了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重新确认了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的原则。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的“消极公民”无选举权。宪法生效后,制宪议会的代表们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律不参加竞选,不进入新的立法议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与1791年法国宪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791年法国宪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

——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

材料二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11月到1358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

——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民主共和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较完备的民主制度,曾引起世人的向往与研究。法国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美国民主共和得益于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主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也注重对美国历史传统的研究。托氏认为地方分权制度对于一切国家都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民主的社会更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梁氏也认为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制之基础。托氏认为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各司其职,不至于越权;梁氏认为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如果行政部权限太狭,则……不能自由以行其政策;反之,行政部则将滥用其职权,而反于共和政治之本意”。托氏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进行考察是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而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

——摘编自张顺昌《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比较研究》

材料二   17、18世纪,法国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但法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致使其败于英国,并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一些游历英美的法国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良策。法国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法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比如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为扑灭法国革命火焰,英国联合他国组成反法同盟,而巴黎人民推翻无力抵抗的吉伦特派的统治后,雅各宾派趁机上台执政,他们实行恐怖政策,无数的无辜人被送上断头台。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共和政体)仍旧是法国一直追寻的理想政体。

——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其认识不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因素和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8 .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它对应的是乡村经济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由此,近代工业从英国走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介绍理性思想、科学和近代技术的著作终结了漫长的中世纪。18   C末,在政治领域,它对应了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君主制运动。

——摘自(法)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观点二到1500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信与交流。新的商业、文化、生物上的互动,随着连接印度、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网络的形成而显现出来。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

——摘自(英)本特利《新全球史》

观点三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这指各地区之间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也经历了15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转折后才出现的。

——摘自吴于窗《世界史》总序

(1)根据上述材料,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哪几种时间界定?
(2)观点一中法国史学家勒高夫是依据哪些重要事件作出判断的?
(3)观点二、三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有何差异?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何会有不同的界定?
2022-11-29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那样也便不会产生一个国王所易犯的任何错误。一切职位都由抽签决定,任职的人反对他们任上所作的一切负责,而一切意见均交公民大会裁决。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

材料二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做错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轻得多的。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

材料三古典民主拘泥于“民主”一词的字面意义,实行的是单纯的、纯粹的民主(亦即直接民主),全体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议分子(通常都是真正的社会精英)处于被排斥的地位,而现代民主则一般不诉诸全体公民意志的直接表达,强调包含与大众意愿相左的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权参政并争取自己合法权益,实行代议制度(亦即间接民主)、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总之这早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民主政体,而是一种力求在大众意愿和精英意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的“混合政体”;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现代民主则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册)》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思考:在对雅典民主制的认识上,希罗多德和苏格拉底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强调什么?
(2)材料三从哪些方面比较了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的不同?现代民主和古典民主相比,有何进步?
2022-09-26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西洋革命的世界史含义是,在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当法国人与英属北关殖民地结盟反对英国的时候,它引发了一场横跨大西洋的观念传播,这些观念包括了权利、代议制和共和主义。法国革命的爆发为这些随后席卷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观念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流通媒众。

——刘小枫:《大西洋革命理念的世界史悖论》

材料二   大西洋革命还蕴含着18世纪的跨国文化交流,例如“激进启蒙”。来源于英国的共和主义激进政治哲学-包括约翰·洛克、休谟、麦考莱等对博丹、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人产生了影响。大西洋革命张扬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给世人带来伟大的政治想象-人类将创造出一个自由、公平的世界。西方的政治史学家和思想史家已经认识到,大西洋革命理念的根本危机在于个体自由和权利观念本身,它最终会导致社会伦理崩溃,甚至为国家解体埋下隐患。

——刘小枫:《大西洋革命理念的世界史悖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西洋革命”高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大西洋革命”中政治变革的共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于“大西洋革命”双重影响的主张,并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