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6 道试题
1 .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共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八字方针的提出
2 . 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
A.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B.依据于苏联对华援助规模
C.对三年自然灾害估计不足
D.高估了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2019-04-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底,邯郸县参加互助的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5%。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到1955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98.6%,入社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2%,全县共建成初级农业合作社845个。1956年春,在1955年的基础上,全县合并或转化为14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9.57%。

——摘编自张利强《1951~1956年邯郸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材料三   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吴象(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文章《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对包产到户做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吴象强调了坚持农业集体化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必然性。文章指出:“包产到户并不是什么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如果一定要把它比喻为独木桥,那可以说居住在深山沟中,不走独木桥就无法行动,无法前进,就无法到平坦宽阔的阳关大道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走独木桥正是为了走阳关道。”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邯郸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建立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4 . 1958年8月11日,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此言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发挥良效
B.粮食产量增速跃居世界第一位
C.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D.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果
5 .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适应不同时期政策的努力
B.拥护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
C.热火朝天地建设社会主义
D.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是
A.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D.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土地改革
2019-04-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这样的小故事: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大跃进运动
2019-04-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据图示“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019-04-24更新 | 65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9 . 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10 . 问答题: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2019-04-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