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⑵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
2016-11-18更新 | 6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广告,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甚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广告是一种颇具社会形态的文化现象,也是显示社会进步的通俗画卷。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商标广告实物现存上海博物馆的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上面刻的字是反的。最上面是店铺的名称——“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正中有店铺标记“白兔捣药图”,而且还有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的广告文字说:“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谓记白。”

材料二 : 1894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成立了以其姓氏“张”开头,以“裕”取意祖国昌隆兴裕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并获得了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三省的15年专利和免税3年的政策优待。为了拓展销路,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车站码头竖立聘用名人做的巨幅广告牌、宣传画;并把小瓶装的白兰地、葡萄酒沿街赠送给行人品尝,使习惯于喝白酒的普通中国人也渐渐了解葡萄酒,由此销路大开。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广告业萧条。1982年,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道路旁,巨幅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图)。”当时这句口号引起了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

回答:
(1)材料一中在当时采取印刷广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广告内容分析商家的宣传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酒销路大开的原因。
(3)材料三中,广告业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已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你认为收藏的原因何在?
(4)以上广告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2016-11-18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回答:
①图一中的“三面红旗”指的是什么?
②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情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③图四中的这次会议是否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有人说,如果不懂农业,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中国以农立国,直到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仍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四: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 80年代凤阳花鼓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保证其发展,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试谈这一政策对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那一历史事件?
(4)材料四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5)材料一中说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从凤阳开始的改革有什么重大影响?
2016-11-18更新 | 3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实只比上年增长2.4%。……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
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去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阿德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阿德师傅是个能人。
请回答:
(1)材料一分析了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诸多因素,请加以概括。(不得照抄原文)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的?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的消极影响。
(3)根据新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历程,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4)材料三反映的情况是否有误?如有错误请指出。
2016-11-18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而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②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8月,在各层上级权力机构的关注和策划下,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喊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8月22日,徐水县委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草案规划:“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律师网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农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
2016-11-18更新 | 4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由于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威胁,扩大生产规模很困难,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以多投入劳动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尽量提高单产,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是建立在手工搡作、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尽管在一定地区和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各业综合发展的良性农业生态体系,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在自由资本主义初期,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都不同程度地把保护所有者的权利放在首位,在利益分配上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但后来则呈现出从注重归属到注重利用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了土地租赁权。……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起初都以地表的平面利用为主。……1896年《德国民法典》规定:土地得以地上权方式设定其他权利,使因设定权利而享受利益的人,享有在土地的地上或地下设置工作物的可转让或可继承的权利。1906年纽约高等法院在巴特勒诉边境电话公司一案中写道:土地的空间,与土地一样均系不动产,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上部空间的所有者,并且还享有将上部空间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予以独占支配的权利。

——《国外土地产权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材料三   1760—1844年英国圏地数

注:到1844年,英国60%的个体农民与土地逐渐分离,英国土地经营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人民公社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大二公”。“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全国平均28个半合作社并成一个公社,变成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比合作社时扩大了 10倍甚至几十倍。“公”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制上: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甚至猪羊鸡鸭都转归人民公社所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在土地经营、利用方面的主要变化,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英两国土地经营方式的相同点,试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2016-11-18更新 | 9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


材料三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剖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新华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
2016-11-18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016-11-1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