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撰写《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中共八大提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自闻言实《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材料二   宣传“大跃进”的漫画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老红军致彭德怀的信

材料三   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阻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违背了这一经济社会规律,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

材料四   1961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十七条”。《指示》认为前一段时期权力下放的过多、过于分散,所以现在要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一级,并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不得在计划之外层层加码,在之前下放给地方的中央企业中,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的,现在一律收回中央等等。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工业十七条”规定企业必须规定“五定”(即国家给企业定产品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耗和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外部协作关系)和“五保”(即企业向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进行生产。在这一新体制下,厂长将重新有权总理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且企业中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都将由专业人员负责。

——摘编自《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则逐步展开了大规模新的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50亿元。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热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

——摘编自《新中国十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主题二   伟大的建设成就

材料六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摘编自1981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七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主要事迹
孟泰新中国成立后,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午,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材料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紧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纷纷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中国一贯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外部势力侵略与干涉的斗争,并对独立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建设给予巨大而无私的支持与援助,如积极支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支持刚果、老挝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古巴尽一切可能予以援助。广大亚非拉国家认识到中国是朋友,是国际社会中主持正义的力量,是它们争取独立解放、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外援。广大亚非拉国家认为,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的普遍性,并能更好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在中美关系松动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加快了承认新中国的步伐,成为在联合国大会上赞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新生力量。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高志平、郭温玉《不结盟运动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九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2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主题三   “文化大革命”

材料十   如表

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5714.6%
195819620.6%
1963196515.7%
196619767.1%

材料十一   如表

时间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跃进”的特点,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6)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7)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8)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9)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
(10)据材料七,概括新中国建设中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历史纵横*
(11)根据材料十中的数据变化,指出1953-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
(12)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72-1973年、1974-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
(13)根据材料十、十一并结合所学,1953-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2023-10-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总收入(亿元)国家财政比上年
19662534317.3%558.724.4%
19672104.516.9%419.424.9%
19682015.34.2%361.313.9%

——以上材料据《新华文摘》等整理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做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2023-09-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6课课时作业

3 . 史料一 宣传“大跃进”的漫画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老红军致彭德怀的信

史料二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阻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违背了这一经济社会规律,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大跃进”的特点,概括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3-09-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6课学习讲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具体的发展时期:(1)1949年10月至1956年,是经济形态转变和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的时期。(2)1957年至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和第一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并出现严重挫折的阶段。(3)1966年至1978年,是大批判、大动乱带来大损失,经济的曲折、片面发展和实现拨乱反正的阶段(4)1979年至1984年,是经济建设走上改革开放轨道和较快发展的阶段。(5)1984年至1991年,是推进和扩大改革开放的阶段。(6)1992年至2000年,是深化改革、理顺机制和经济建设开始腾飞的阶段。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的重要会议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023-09-0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典例实证:

材料一    19569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如何体现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023-07-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第2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7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指出,在新革命形势下,党内“发生了许多‘左’的错误”,“如不严格纠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要受到危害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党内至今还有许多干部不懂得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为此,必须“对全党加强统一战线教育”,“加强进行策略教育”。而加强革命策略研究和教育,实际上需要党员干部了解革命情况,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摘编自许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二   1960年底,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必须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1960年底至196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反复强调恢复实事求是传统,“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在会后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

——摘编自王频《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国民经济调整》

材料三   197771日到1980630日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派出代表团赴西欧五国就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深入考察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出访达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达472次,在此过程中,代表团察觉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潜力。同时,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国民经济调查,探索国内改革的道路。

——摘编自董海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央开展调查研究的特点。
2023-07-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总路线是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2年9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想法,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条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5月29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指出:“在党的路线已经确定以后,全党的任务,全国人民中一切积极分子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这条路线,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使总路线的灯塔照耀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条路线中任选两条,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和影响。
2023-05-25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中共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摘自1942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1947年夏,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摘自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三次变化


         
图 1 土地改革(1952) 图2 农业合作化(1957) 图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

材料四新时期以来,中共中央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198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20033月《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分析三次土地政策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的新内涵,并概括新时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2023-05-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致田是密云县十里堡供销社党支部副书记。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用职权谋私利,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受到人们的好评。有一次,老王的妻侄找他要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他说:“这是分配物资,不能走后门,如果我带头违反政策,开后门,那店里不就乱套了?”去年秋天,老王的孙女到供销社想买点猪油,别人就背着老王给卖了八斤。孙女临走时,老王发现她车子上捎着个纸盒,扒开一看,原来是猪油,便对孙女说:“我是负责人,应当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我们走后门买油,群众怎么办?”孙女只好把油如数退还给了供销社。

——1978年7月14日《北京日报》《亲孙女买猪油走后门,王致田顶歪风腰杆硬》


(1)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此报道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