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1958年,毛泽东根据我国农民群众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当时的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水平,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简称“农业八字宪法”。作为宣传“农业八字宪法”的宣传画,下图(     
A.旨在说明劳动妇女的生产热情B.折射出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
C.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刻画了个体家庭的劳动场景
2 . 1957 年,陈云指导经济工作时指出:“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陈云意在(     
A.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强调经济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
C.反思“大跃进”的教训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2023-12-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1958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2023-1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5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有明显增长,其中还出现人们称之为“地下工场”的较大的个体户手工业和手工工场。这些变化(       
A.是推行“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响应了当时经济“八字”方针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入D.因反右派斗争而受到了冲击
2023-12-02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已经干了十年,但是建设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事,没有经验”,“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我们的第一个先生是苏联,但是美国也是我们的先生”。毛泽东意在强调(     
A.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B.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C.现代化建设走苏联美国的道路D.学习外国的经验改革经济体制
2023-12-01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1957年,全国妇女先进工作者人数为10.2万人,1958年增加到28.1万人,1960年更是达到103.6万人,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走向了基层领导岗位。这(     
A.表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B.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体现了社会习俗和生产关系的变革D.促进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2023-11-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7年,湖南部分企、事单位私自招工9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邵东县杉树坪乡150多个农民到湖北要求加入当地的建筑队。同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劝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指示》。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合作化运动解放了农村劳动力B.农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C.二元制经济结构带来的客观差异D.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
2023-1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宣传画具有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的特点。下面是1959年题为《实干苦干加巧干生产指标冲云端纺织女工志气大要把地球当线团》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作品意在(     

A.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C.促使中共八大的举措付诸实践D.表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
2023-11-26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7年9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起草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指示提出: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大活集体干、小活分开干,取代“干活一窝蜂”等浪费劳动力的做法。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四川、安徽、浙江等地农村出现了包产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B.“左”倾错误十分严重
C.党对集体农业生产关系的探索D.“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2023-11-24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