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迁移的现象十分常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人口迁移概况统计表

时间概况
19531957东部地区人口向东北、西北边疆地区迁移。从各省人口净迁移来看,19531957年,作为当时全国重要人口迁入地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净迁入人口规模均超过1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仅19541957年就净迁入112.8万人。
19581960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总数几乎每年都在1000万人以上,1958年甚至达到3200万人;人口总迁移率超过9.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强度的最高峰。
196119651961年,国家要求1957年以前来自农村的职工,凡是能够回乡的动员回乡。短短数年,中国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人口迁移就完成了一个由农村迁向城市又转变为由城市返迁农村的“U”形迁移周期。1962年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累计达129万人。
1966198319661978年,受户籍制度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人口迁移处于低潮期。
1978198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当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阶段人口迁移仍主要延续改革开放前的趋势,年迁移量大致保持在1400万~2300万人。
1984200019841993年,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迁移流动逐步发展到向各级城市甚至东部大城市迁移流动,其迁移流动规模及强度也呈渐趋扩大、增强态势。这一时期,省际自发迁移人数也大致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1995年总迁移人口大致为1300多万人,省际迁移人口为350多万,2000年二者分别增加到3200多万人和1000多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89倍和2.41倍。

——整理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2)阅读材料,以“人口与时代”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图(下图)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或从材料整体出发,阐释论证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清晰阐释,充分论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2024-03-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目标,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目标

选自

1954年9月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64年12月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周恩来选集》

1979年9月

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22年9月

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现代化目标”为主题,提出论题并进行简要评述。
2024-03-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合计总产值的百分比(合计总产值=100

年份轻工业重工业备注
194973.626.4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
195264.435.6
195751.748.3
195753.146.9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196246.553.5
196550.449.6
197842.757.3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7943.156.9
198047.053.0
198151.548.5
198151.448.6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几年的数据提炼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趋势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共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演化,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时间)现代化理论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1949—1964)
工业化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阶段
(1964——1987)
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第三阶段
(1987—2022)
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四阶段
(2022至今)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据张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演化》整理而成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围绕党的现代化理论发展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阶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创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2004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朱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民族工作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间段,提取有关现代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时间段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记忆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等著作


结合材料,以“国家记忆——60年代的国防科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目标

时间目标选自
19549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6412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选集》
19799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229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依据材料信息,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目标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