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4·贵州·模拟预测
1 . 下表是1949—1978年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内容。

阶段

主要产业政策

1949—1957年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1958—1962年

①“以钢为纲”
②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

1963—1978年

①注重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把三线建设、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据表可知,1949—1978年间我国产业政策重在(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B.发展西部经济C.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D.优化产业结构
2024-01-22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2024年1月“九省联考”
2 . 《山东省实施“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指出,那时农村将是“五谷丰登,牛马成群,百花满山,果木成林,粮食满仓,鲜鱼满池,棉花成堆”,那时文教、卫生、交通事业也将大大发展,“小学、中学、医院、托儿所、电灯、电话、铁路、公路应有尽有,农村到处呈现一片幸福繁荣的景象”。这一规划反映了(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愿景B.农民生活的显著提高
C.“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D.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3 . 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2023-10-04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8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等。这批建筑体量巨大,但从筹建到竣工仅用时十个多月,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古典主义或苏联风格,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这批建筑的建设(     
A.说明中国已突破西方的外交封锁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成就D.表明国民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
2023-03-23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4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的很多企业出现了人员调动、技术援助或整体搬迁的现象,如沈阳东北制药六厂的麻醉药品车间和人员,迁往宁夏中卫县,利用一个下马的铁厂作为厂址进行生产;抚顺铝厂的纯硅车间和人员,迁到贵州都匀,建设成贵州纯硅厂,为机械工业提供纯硅原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说明了辽宁向全国各地援助B.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C.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D.有利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023-03-1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建项目布局本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精神,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在此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等状况。由此推断,这些项目建设处于(     
A.经济恢复期间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D.三线建设时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善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概况

公元前22世纪至秦汉时期

这是水利工程的起源和第一次建设高潮时期,也是防洪治河和各种类型灌排工程的兴盛时期;都江堰、灵渠等,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三国至唐宋时期

这是传统水利高度发展时期。在历代水利建设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水利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水利技术的高峰,并位居中世纪世界水利技术的前列

元明清时期

这是我国水利的普及和传统水利的总结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或民众自办,以小型为主,大型工程少见。由政府或军队主持的农田水利项目则以畿辅营田(今河北省)声势最大,为的是促进京畿地区农业发展,以减少每年大量的南粮北运的负担

——摘编自郭涛《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初期,水利工作以治理淮河为中心任务,解决当时江河水患最突出的问题。19515月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大推动了当时的水利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末,总体上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而且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显著效果。由此江河洪水基本形成由人控制、服从人的设计和摆布的格局,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摘编自张岳《新中国水利回顾与展望——水利辉煌60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的成就和主要原因。
8 . 20世纪60年代,中央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展开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先后把在沿海的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西北部转移,新建项目也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80年代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淡出了历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三线地区受到资源和交通的严重制约
B.中央对国际局势判断发生了重大改变
C.三线建设完成了平衡工业布局的使命
D.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巨额建设经费支出
9 . 下图为改革开放前某建设计划区域划分示意图。它的实施在当时
A.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B.体现了冒进思想的抬头
C.着眼于国防力量的提升D.标志着工业体系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