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
2023-12-0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3 . 下图所示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拍摄的彩色动画片。这类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     
       
A.贯彻“双百”方针B.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C.坚持“二为”方向D.传承与发展了传统艺术
2023-09-28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故宫博物馆进行了陈列改革,将满清帝后的生活资料及享用服饰与农民的生活用品采取对比陈设的形式,以突出阶级压迫和物质生活上的差异。这次改革(       
A.凸显了故宫文物丰富性
B.增强了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确立了故宫的教育功能
D.实现了博物馆管理的现代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因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析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相较于近代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6 . 到1950年年底,全国共有20所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其中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11所改为公办学校;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9所改为人民自办,仍维持私立,政府予以补助。这些做法(       
A.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B.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顺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维护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2023-07-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渐渐破坏了传统“绅士体育”的基础,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等日益规范完善。19 世纪末,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工人阶级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促使运动职业化被立法允许,出现了近代最早的职业竞技运动员,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繁荣。

—摘编自[英]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闽渐赣等根据地就有举办工农兵舞、劳动体操、工人运动会等推动红色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的任务是“摘帽子”(“东亚病夫”)和“破封锁”,国家需要体育促进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如1971年的“乒乓外交” 1981 1986年女排五连冠,让世界看到中国体育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初步构建了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摘编自李树旺 、金子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影响。
2023-07-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拓展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文化、科学、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一举措说明(     
A.严峻国际形势促使外交调整B.打破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C.中国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D.第三世界崛起引起中国重视
9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约请翦伯赞、邵循正等史学家合写一本《中国历史概要》,请示毛泽东如何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等。毛泽东回答:“把稿子印发给全国历史学家讨论,实行百家争鸣。”这一表态(     
A.肯定了史学研究的关键性作用B.调动了知识分子投身社会建设
C.增强了“双百方针”的影响力D.明确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美国两党之间彼此攻讦的政党政治的发展,民主党的主要机关报《华盛顿环球报》和共和党的《春田共和报》得到了发展,两党都拥有各自的著名笔杆子,以废奴、经济政策等政党主要争辩话题为议题,甚少有实际民生事项。党报间漫骂成风,不择手段地杜撰新闻以污蔑对方,乃至对政要私生活的诽谤报道。如《先驱报》自创办以来,以辛辣报道和经济政策报道等火速俘获了一大批上层人士的好感,南北战争期间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摘编自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紧密配合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生产建设的时代任务转变,集中力量宣传党的有关路线,正确把握舆论导向。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扩大了报道范围,尽量满足读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阅读需求,打破了“官办官看”的困境。改革开放后,党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探索,将报刊列入第三产业,使其具备党的喉舌和生产事业的双重属性。新时期,中央鼓励报刊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扩版增容、增强传播时效,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摘编自王琛《新中国党报60年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政党报刊发展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报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07-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