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53年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先后开办了11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以及各类专业干校。至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00多人。上海的这一做法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保障
C.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
2022-05-13更新 | 617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新中国成立之时,共有448.8万多共产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计15万人,占3.34%;其中大学专科以上的只有1.4万人,仅占0.3%;小学程度的124.1万,占27.65%;文盲309.7万,占69%。这表明
A.新中国的建设面临着挑战B.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C.面向工农的教育势在必行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为迫切
3 .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
C.世界潮流
D.科技实力
4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其中对第一、四次留学热潮的初衷分别是

A.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B.光宗耀祖、创业立业
C.开启民智、实业救国
D.科技救国、成就自我
6 .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5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017-10-10更新 | 215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