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三)历史试题
2 . 1950年9月,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工农教育会议,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工农教育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来。这一做法
A.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特征B.确立了工农主人翁地位
C.基本上消灭了文盲半文盲D.巩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
3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
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4 .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30次组卷 | 6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5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017-10-10更新 | 21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