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强对科技创新基础研发领域的直接投资。二战后到1977年前后,联邦投入占到美国总体研发投入的50%以上,其中国防研究和开发投资总额逐年增长,在1961年达到了70.7%的高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大学等通过市场化模式参与科技创新,到1987年前后企业研发投入超过联邦投入。到90年代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已经将国防领域的联邦研发投入比例压缩至1980年代中期的1/21/3,90年代的五年增长率为零或者减少。克林顿政府着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科技创新作了全面战略部署,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实施金融财税优惠和瞄准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

——摘编自王开阳,徐峰《二战后主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比较及我国发展对策》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其指导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在内容上,《十二年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规划》还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一般性的规定。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十二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指导思想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摘编自曹希敬、袁志彬、《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科技政策盘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演变,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规划有何特点
(3)面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综合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4-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动画片传入中国,一经面世就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
1920—1930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后,力作不断, 反响热烈。
1931—194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20多部短片,包括呼吁团结抗击侵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提倡抵制日货的《血钱》《国货年》等。
1946—1956年建国初,动画创作人员发展到200多人。动画电影发展迅速, 其中《神笔》和《骄傲的将军》开启民族风格先河。
1957—1966年民族风格发扬光大,涌现出《渔童》等中国风貌的作品。
1977—1986年1978年后,全国建立了几十家动画片拍摄基地, 工作者们的热情重新高涨,动画片数量增加,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新探索,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1987—2000年市场经济大潮中,动画短片产量和质量大幅下滑,国产动画未能找到发展之路, 其间只有《宝莲灯》等寥寥几部佳作。
2001年以来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将发展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6月,已有20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元,如《大圣归来》《熊出没之原始时代》等。

——摘编自张先云《从“中国学派”到“中国风”——综观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帝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汇总(部分)

地图名称

出版、编著者

时间

备注

海国图志

魏源

1842年

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

清政府

1886-1899年

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中外舆地全图

邹代钧主编

1903年

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

清政府

1903年

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周世棠、孙海环

1906年

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东三省铁路图

商务印书馆

1905年

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

申报

1912年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材料三   1956年新中国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后,两局分工实施全国基础测绘,全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进入全面推进时期。到1975年全国第一代1:2.5万、1:5万、1:1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除台湾省、南海诸岛和边界争议地区外均已完成,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摘编自《中国测绘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地图绘制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代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功的意义。
2023-07-0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学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在扫盲运动中,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解放军的战地学习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并掀起了几次扫盲高潮。扫盲教材虽不尽相同,但拥护共产党、爱祖国、反封建、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到1964年,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林木《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50年代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教育平民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北平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后, 吴阶平远赴美国深造。在新中国成立前,他谢绝国外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1949 年他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创我国泌尿外科事业,此后协助协和医学院重建泌尿外科,在北京医院成立完整的泌尿外科,协助北京友谊医院建设泌尿外科,积极推动我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他毕生致力于泌尿外科医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1978年,吴阶平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泌尿外科研究所。他还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理论,确认肾上腺髓质增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并在尿流改道、前列腺手术、尿石症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吴阶平深知要改变我国医疗卫生落后面貌,抓好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他重视教书育人,其一系列谈医生成长的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论述,不但告诉学生如何从医,而且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摘编自刘志勇《吴阶平:一生专注泌尿外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阶平对新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吴阶平医生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培根、洛克等人试图纠正被神学歪曲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19世纪中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建立。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提出挑战,认为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德国的格式塔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许波《西方心理学史》等

材料二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心理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正式建立。当时心理学界形成了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巴甫洛夫学说及苏联心理学的热潮,对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进行批判。文革期间,心理学被作为“伪科学”遭到全面扼杀。1977年心理所联合全国各地代表共同拟定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极大促进了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恢复和快速发展。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2004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了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摘编自赵莉如《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心理学建立的背景,概括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心理学发展与近代西方相比的不同之处,说明我国新时期心理学建设的意义。
2022-04-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编写了官学教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并将三大全刊赐天下。自此,三大全成为全国各类各级学校的核心教材。《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五八记载:“(此萃)使天下之人,获睹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蕴……使家不异政,国不异俗。”

——摘编自刘爱华《明清时期学校教材研究》

材料二   18775月,传教士在上海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旨在为教会学校及洋务学堂编详用于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由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组织,“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到1890年,据统计,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共出版、审定书籍图表98189册。其中,供给学校教学采用的教科书有数学类8种,科学类45种,历史类4种,地理类9种,道学类(包括哲学和宗教)19种,读本类1种,其他12种。

——摘编自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早期学校教科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主要汲取了苏联经验、延安经验和民国经验。195012月,我国组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调入一批高水平人才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行中小学教科书国家统编制(又称“国定制”),即“一纲一本”教科书政策。199610月,根据需要,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对“教材审定制”作出了详细安排及规定。

——摘编自卢德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政府编写官方教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译教科书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教科书政策调整的因素。
2022-03-30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元、明四朝是中国古代竞技运动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击鞠、蹴鞠、相扑等项目代表了同时期世界体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宋代和明代,出现了圆社、踏弩社、水弩社等大量民间体育组织与团体,还出现了“筑球军”这样的职业球队与职业球员。相对于汉代,唐代和宋代的蹴鞠、明代的棰丸等运动都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运动规则,运动的对抗性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强。中外频繁的文化交流促使很多外国的体育项目传入中国,并对击鞠等项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很多运动项目都主要是在皇室贵族及统治阶级中流行。

——摘编自陈华慧《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与演变》等

材料二   民国以来,各界政府对体育事业均较重视。1915年,北洋政府发布《颁定教育宗旨》,要求重视国民体育,锻炼民众体格,保卫自身及国家。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民体育法》,指出民众有接受体育教育的义务,要求各自治村、乡、镇、市设立公共体育场发展体育。1949年,在新的国家制度下,体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被纳.入国家计划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与组织。体育沿袭其革命性、政治性、大众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在国家的强力组织、推广与干预下,群众体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

——赵薇朱汉国《论中共体育工作的政治化——以农村群众体育为中心(1927-196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至建国初体育运动与古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同,并分析民国后各界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