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原来在解放区出版的以工农兵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发行,“改革旧形式,充实新内容的努力,在中国固有的文艺各部门内,到处可以看见”。这一措施 (     
A.完善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方针B.明确了新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
C.肃清了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D.提振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
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2024-05-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二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豫剧定型于清末。流传广泛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重于内容”:它不是一味追求自己内容的文学性、高雅性,而是着重发展自己的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豫剧出自底层大众,表达着底层民众自身的精神追求。如剧目《七品芝麻官》,描述了主角唐成对自己苦读诗书进而成为进士的过程。进入民国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生存压力,樊粹庭等一批知识分子创造出一系列新戏曲,如常派的《花木兰》等剧目,将花木兰这一文学形象刻画成为抵御侵略的样板。在各类剧目的空间设定方面,主要确定在河南当地,剧中的各类典故也都是以河南常见的各类典故为主。如花木兰的故居在商丘市虞城县,《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包青天》都是以河南最为繁盛的宋代为背景,设定的空间也不外乎于开封及其周围的各个地点。

——摘编自武强《河南豫剧剧目之历史考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戏曲被搬上银幕。195610月,《花木兰》搬上银幕,标志着豫剧电影诞生。拍摄电影时,主要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忠实记录。“文革”后,豫剧电影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1979年,豫剧《七品芝麻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吹响了新时期豫剧电影百花争胜的号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计划经济体制调整,原有戏曲电影生产模式被打破。新世纪以来,豫剧电影逐渐走出凋零状态。豫剧电影工作者保留豫剧艺术魅力的同时,加大电影技术运用以展现剧种自身优势,更注重演员内心体验,呈现诸多舞台上无法呈现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张青飞《豫剧电影的历史及艺术嬗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豫剧剧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豫剧电影曲折发展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

——摘编自1957年《光明日报》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调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教育主权的特点。
2024-04-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年画《拥护婚姻法》,此画体现出(     
A.婚姻法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B.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
C.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普遍共识D.全国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2024-03-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教育方针经历了不断的演变、调整。依据如表可知,新中国教育(     
时间内容摘要
1949年年底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61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3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B.将服务于经济建设放到首位
C.逐步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D.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2024-02-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6年3月,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了49个不同题材、风格的话剧。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各个时期的音乐品,会演期间,还对有关音乐创作和演出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2024-0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中国现代教育必须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模式。这一“要求”(     
A.说明了教学手段需要实现现代化B.推动了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发展
C.有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D.回应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2024-02-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     
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
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23-24高一上·安徽马鞍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6年的中国出现了一股小说新潮,小说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对官僚主义、僵化保守、意志衰退等消极因素进行揭露和批判,为现实主义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主要缘于(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双百方针”的出台
C.“四个现代化”提出D.‘八字方针”的落实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